地名:冷水鎮 | 隸屬:磐安縣 |
區劃代碼:330727108 | 代碼前6位:330727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 |
長途區號:0579 | 郵政編碼:321000 |
轄區面積:約4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505人 |
人口密度:約1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箬坑村 | ~200 | 村莊 | 箬坑村:位于冷水鎮西北部,距鎮政府2公里。耕地315畝,林業3374畝。由箬坑口和土婆灘兩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組成,共有281戶,人口695人。…[詳細] |
巖潭村 | ~201 | 村莊 | 巖潭村位于冷水北大門與新渥交界,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143戶,現有人口385人,其中男性192,女性193人,勞動力235人。現有黨員18名。有耕地面…[詳細] |
朱山村 | ~203 | 村莊 | 朱山村原名堂樓下,位于冷水鎮東南部,沿冷雙線而居,距縣城23公里,距諸永高速磐安和雙峰互通口各9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轄8個村民小…[詳細] |
冷水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冷水村旁有3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曾在此收集到石、石斧等新石器和西周中晚期人類活動遺物。古址旁有清泉一眼,從不枯竭,炎夏飲之,寒冷透骨,故名冷川,俗…[詳細] |
小章村 | ~205 | 村莊 | 冷水鎮小章村位于磐安縣南端,座落于好溪、龍溪、靈溪交匯的三江口,占地1.5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151戶401人,距今已有960多年歷史,是中國第一…[詳細] |
虬里村 | ~207 | 村莊 | 虬里村位于冷水南部鎮郊,距鎮政府1.5公里,2007年底有農戶126戶,總人口342人,是磐安縣香菇種植的發源地。全村經濟收入主要是香菇、中藥材和蠶桑…[詳細] |
泗巖村 | ~209 | 村莊 | 泗巖村:位于冷水鎮南部,距鎮政府約3公里,耕地574畝,山林5346畝。共有7個自然村,村民小組8個,378戶,人口906人。…[詳細] |
莊頭村 | ~210 | 村莊 | 莊頭村:位于冷水鎮中西部,距鎮政府約2公里,好溪邊右側,42省道穿村而過,冷水工業功能區下側。共有耕地257畝,山林3303畝,水域18畝。村民小組8…[詳細] |
白巖村 | ~212 | 村莊 | 冷水鎮白巖村位于冷水鎮東南部,沿冷雙線而居,距集鎮所在地1.5公里,屬全鎮第三大村。全村分9個村民小組,戶數336戶,人口923人,其中男475人,女…[詳細] |
潘潭村 | ~215 | 村莊 | 潘潭村:位于冷水鎮最西邊,屬冷水鎮第二大村,緊臨縉云縣。219省道沿村而過。轄12個村民小組,472戶,1115人。…[詳細] |
西英村 | ~216 | 村莊 | 西英村:位于冷水鎮西北面,距鎮政府2公里,老磐縉線北0.5公里,區域面積1.6平方公里,北與新渥街道、西與永康市交界。現有172戶,433人。…[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駐地冷水村得名。村后有一附近聞名的泉涌,常年不竭,炎夏水冷,俗稱冷水孔,遂名冷水村。
基本介紹:
冷水鎮位于磐安縣境內南部邊陲,甌江源頭好溪江濱,距縣城20公里,是金、麗、臺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屬丘陵半山區,山青水秀、交通便捷。全鎮總面積41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9604人。有“中國香菇之鄉”之美稱,鎮內有全國最大的鮮菇市場,盛產的香菇遠銷日本、美國和新加坡。香菇市場年交易額達2億元。冷水鎮是中國香菇的主產區之一。全鎮年種植食用菌1000萬袋以上,品種繁多,有花菇、杏鮑菇、金福菇、大杯傘、平菇、茶樹菇、豬肚菇等等。 現全鎮已形成香菇、優質蔬菜、蠶桑、藥材、經濟林等五大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冷水鎮境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央塘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冷水鎮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2021年12月,冷水鎮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鄉鎮。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冷水鎮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商、周至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王政廿五年(前222)設烏傷縣屬之。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分烏傷縣南界上浦鄉設永康縣屬之。
唐萬歲登封元年(696)從永康縣劃入縉云縣。
宋、元、明、清為縉云縣美化鄉廿七都(部分)、廿八都。
民國十五年改為長溪鄉、合泉鄉、龍門鄉。
1939年龍門鄉劃入磐安與同時劃入的湖中鄉合并為協中鄉。
縉云縣的長溪鄉與合泉鄉合并為長合鄉,1950年長合鄉改為潘潭鄉。
協中鄉分為雅塘鄉(白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