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嶺頭鄉 | 隸屬:慶元縣 |
區劃代碼:331126200 | 代碼前6位:331126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浙K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轄區面積:約1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39人 |
人口密度:約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嶺頭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嶺頭村位于慶元縣東南部,為嶺頭鄉政府駐地,有農戶205戶,752人,黨員41名,其中經濟發展帶頭人10名。耕地面積500畝,林地面積4836畝,海拔8…[詳細] |
大際頭村 | ~202 | 村莊 | 大際頭村海拔1000余米,東與包果村接壤,西臨下莊村,北靠嶺頭村,距縣城52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嶺頭村8公里,有四個村民小組、全村共161戶,551人…[詳細] |
小際頭村 | ~206 | 村莊 | 漈,瀑布,因水得名,因人口較大漈頭少,故以小而稱之。…[詳細] |
楊家莊村 | ~207 | 村莊 | 慶元縣嶺頭鄉楊家莊村位于官下縣道公路旁,離鄉政府所在地嶺頭村8公里,與小際頭、下莊村毗鄰,距縣城48公里。轄區內有楊家莊和漁樹坑兩個自然村,共有7個村…[詳細] |
八爐村 | ~225 | 村莊 | 八爐,古稱雙坑,明成化間官府在此設礦煉銀,傳最盛時有過八座熔爐,后世以爐名村。明、清設八爐隘。…[詳細] |
雙坑村 | ~228 | 村莊 | 因合并的行政村都有“坑”字,故名雙坑。1956年黃坑與大漈頭、洋頭、包果合稱包果農業生產合作社,后倉坑與嶺頭并稱旭日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析后倉坑…[詳細] |
官云村 | ~229 | 村莊 | 以合并的行政村原屬官樂、云豐生產隊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果洋村 | ~230 | 村莊 | 以合并的包果村、舉洋村各取一字得名。1949年稱包果、洋頭農民協會(行政村),1951年包果與洋頭并稱包果農會,1956年與大漈頭、洋頭、黃坑合稱包果…[詳細] |
嶺源村 | ~231 | 村莊 | 因合并的行政村均為搬遷村,取嶺頭為其源之意,故名。…[詳細] |
龍源村 | ~232 | 村莊 | 因地處龍井源頭,故名。1949年稱東溪、富樓源、缽下、塘堀農民協會(行政村),1956年東溪、缽下、富樓源、蔥甩、塘堀合稱稱東溪農業生產合作社,195…[詳細] |
蓮洋村 | ~233 | 村莊 | 因合并的徐洋村、龍洋村都有“洋”字,“蓮”“連”諧音,故名。…[詳細] |
南峰村 | ~234 | 村莊 | 以合并的行政村原屬南峰鄉得名。1949年大池洋、大園、蓮花、后村合稱南峰農民協會(行政村),村尾屬徐洋農民協會(行政村)。1956年稱南峰農業生產合作…[詳細] |
地名由來:
鄉政府駐地嶺頭,鄉以駐地得名。嶺頭,其名有二說:一、地處應嶺(今松源鎮)之上,故名;二、與楊橋村淆誤,民謠:“地名怪事出前朝,張冠李戴太蹊蹺,楊橋無橋嶺上坐,嶺頭無嶺柳映橋”云云。
基本介紹:
嶺頭鄉位于慶元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嶺頭村,南接龍溪鄉和福建省壽寧縣,倚舉水鄉、五大堡鄉,北靠荷地鎮、五大堡鄉;東臨荷地、左溪鎮,面積123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共有2886 戶,10870口人,其中:農村10274人,非農業596人。是香菇生產專業鄉,素稱“中國香菇第一鄉”。
嶺頭鄉歷史悠久,明屬松源鄉招賢里,清屬松源鄉第一、第二部,民國屬際東鄉,1950年新建嶺頭鄉,1992年5月,原南峰鄉撤銷后和蘇湖鄉的八爐、包謝、芳村、白巖下4個行政村一起并入嶺頭鄉。
嶺頭鄉境內地勢高低錯落,峰巒密布,峻嶺縱橫,山間盆地海拔在600—1000之間,農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嶺頭鄉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2021年12月,嶺頭鄉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鄉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嶺頭鄉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護龍橋位于嶺頭鄉楊家莊村水尾,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系簡支木平梁廊橋,南北走向,橋用7根粗大木梁橫跨溪澗,凈跨7米,高2.15米。設廊屋十一間,全長27.75米,面闊5.12米,梁
歷史沿革:
轄區明屬松源鄉招賢里;清屬松源鄉第一、第二部。
民國屬際東鄉。
1950年析建嶺頭鄉。
1958年稱嶺頭鄉管理區,屬荷地人民公社。
1961年改稱嶺頭人民公社。
1984年復稱嶺頭鄉。
1992年5月,原南峰鄉撤銷后和蘇湖鄉的八爐、包謝、芳村、白巖下4個行政村一起并入嶺頭鄉。
嶺頭鄉是”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鄉”、“浙江省生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