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包家村 | 隸屬:亭旁鎮 |
區劃代碼:331022103201 | 代碼前6位:33102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據《包氏宗譜》載,元末,包氏“鼻祖伯七府君來自臨海留賢,遍覽名山大川,得太史公遺意,唯亭旁土沃風淳,可以居焉!”因系包氏聚居,故名包家村。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包家村被命名為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
2022年12月,包家村被確定為2022年度浙江省商貿發展示范村。
2022年10月,包家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12月,包家村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村。
2019年4月,包家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2018年12月,包家村被命名為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基本介紹:
建設中的甬臺溫鐵路三門站就位于亭旁鎮附近,包家村環境優美,前臨河灘,背襯青山,顯得清秀幽靜,是亭旁鎮農業的大村,也是三門縣乃至省城的蔬菜供應基地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包家村的面貌也同時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村落區域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美,農特產業調整力度大,新老村落總體規劃已醞釀完畢,招商引資機制逐步完善,目前正處于實施階段,一個集農、工、貿為一體的新型農村已具雛形。
亭旁革命老區是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包家村更是人杰地靈,文化底蘊積淀深厚,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的優勢。鎮北的千畝工業區,是理想的興業投資場所,備受社會的青睞.
歷史沿革:
包家自然村清屬寧海縣南鄉包家莊。
民國十七年(1928)屬鶴山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包家鄉。
寺前巖自然村民國二十九年(1940)三門建縣前后均屬梅家鄉。
包家、寺前巖自然村1949年解放后屬亭旁鄉。
1950年5月改屬亭旁鎮。
1951年包家自然村改名建設村,含建設新中國之意,1953年成立建設初級社,1955年成立寺前巖初級社。
1956年建設、寺前巖初級社轉為建設(包家)高級社。
1958年冬改稱
周邊相關:
包家村附近有蛇蟠島、丹峰(章家山)、湫水大峽谷、健跳所城遺址、亭旁紅色景區、擴塘山島等旅游景點,有臺州三門青蟹、三門跳跳魚、三門望潮、三門血蚶、三門縊蟶、椒鹽排骨等特產,有農歷二十四節氣(三門祭冬)、黃沙獅子、濟公傳說、黃巖翻簧竹雕、新前武術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包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