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沙鎮 | 隸屬:岱山縣 |
區劃代碼:330921101 | 代碼前6位:330921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浙L |
長途區號:0580 | 郵政編碼:316000 |
轄區面積:約23.4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2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沙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東沙社區位于岱山島西北端,2005年6月行政區域調整后由東沙社區和念母村撤并而成,總面積4平方公里,總人口5044人,2586戶。其中60周歲以上18…[詳細] |
橋頭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橋頭社區位于舟山群島的岱山本島北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陸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5445人,2501戶,下設4個黨支部,26個黨小組,…[詳細] |
泥峙村 | ~205 | 村莊 | 泥峙社區位于岱山本島東北端,2005年6月由原余金、泥峙、江窯、江窯湖四個村撤并而成,面積約7.8平方公里,2006年總人口2013戶, 5576人![詳細] |
司基村 | ~211 | 村莊 | 司基地處岱山本島中心,四面環山,是一個農業大村。1958年-1992年4月司基村隸屬岱山縣岱中鄉(公社),于1992年5月岱中鄉撤并為岱山縣高亭鎮, …[詳細] |
橋頭村 | ~212 | 鎮中心區 | 據《岱山鎮志》載,橋頭原稱石橋鎮,因鎮內有南望橋,石質結構,以舊聚居在望春橋兩側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地處岱山島北岸半圓形港灣東角,三面環山,北面瀕海,沿岸有沙灘,故名。
基本介紹:
東沙鎮位于岱山島西北端,北瀕岱衢洋,東鄰岱東鎮,南與高亭、岱西兩鎮接壤。最大海灣由西沙角、念母岙、沙河口自西而東環列,至山渚頭岬角形成半圈狀。鎮區座落-灣東角--史稱"東沙角",鎮由此得名。境內有東墾山、大寨子山、小寨子山等島嶼?偯娣e23.4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 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氣候冬暖夏涼。全鎮轄東沙、橋頭、念母、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沙捕撈隊,宮門、書院、泥峙、余金、江窯、江窯湖、司基7個行政村。2003年末有居民9000戶,總人口20268人,其中非農戶口3208戶,6712人。鎮政府駐地宮門,距縣城9公里。歷史沿革東沙鎮歷史悠久。境內位于念母的北畚斗新石器文化遺址表明30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東沙鎮被列入2023年浙江省現代化美麗城鎮示范鎮建設名單。
2021年1月,浙江省關注森林組織委員會命名東沙鎮為“2020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東沙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2月,東沙鎮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2014年2月,東沙鎮入選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東沙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1年12月,東沙鎮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文化旅游:
東沙菜市場舊址位于岱山縣東沙鎮東沙社區沿河路17號。古代位于岱山北部的岱衢洋大黃魚資源豐富,江、浙、閩等地漁民紛紛來此捕撈大黃魚,東沙角漁船云集形成漁港。隨著漁業的興起,召來四方居民和百作工
沙海產品加工作坊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東沙鎮東沙社區解放路147~149號內,作坊主體遺存為落地桶,落地桶是岱山腌制大黃魚咸黃魚鲞(俗稱“三刀頭”)的專用器具,本地俗稱“桶口”。原先數量眾多
歷史沿革:
清時屬蓬萊鄉岱二莊,屬定海直隸廳。
1931年《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東沙角鎮,在浙江定?h北岱山,漁業所聚,海物錯雜,為縣北大集。
”民國1:5萬地形圖、民國《岱山鎮志》上載有“東沙角”,民國《定?h志》上有“東沙角鎮”。
1934年置東沙鎮,屬定?h。
1949年設置為滃洲縣東沙鎮。
1953年6月至1956年1月,為岱山縣治。
1958年改置東沙人民公社。
1962年復為鎮。
2003年泥峙鎮和高亭鎮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