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赤城街道 | 隸屬:天臺縣 |
區劃代碼:331023001 | 代碼前6位:33102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轄區面積:約8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妙山社區 | ~040 | 鎮鄉結合區 | 因轄區內有妙山,故名。東門、妙山、東聯、盛豐、四方塘五個村原屬城關鎮;1999年合并為妙山社區;2004年,天政函〔2004〕62號文件撤銷德升門居委…[詳細] |
躍龍社區 | ~041 | 鎮中心區 | 躍龍社區位于天臺老城區塊,社區內有7個居民區一個行政村,共15000人口。
…[詳細] |
永寧社區 | ~042 | 鎮中心區 | 永寧社區成立于2004年7月,位于天臺老城東北部,東鄰新建工作片,南臨赤城路,西傍飛霞路,北靠石梁鎮。其中,千年古剎——國清寺,-濟公故居,均在永寧社…[詳細] |
臨川社區 | ~043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內有一臨川橋,故名。原由下清溪、明豐、橋上、廣濟、西門里等五個村組成,1993年將村并為城關鎮臨川社區;2004年,天政函〔2004〕62號文件…[詳細] |
桃源社區 | ~044 | 鎮鄉結合區 | 因本社區原有一“桃源雙女”雕像,更因該區靠近桃源學區,又因為社區以八大景及當地特色而定,故名。…[詳細] |
天都社區 | ~045 | 鎮中心區 | 因內有天都花園,故名。2012年,天政函〔2012〕89號文件批準成立;2018年社區規模調整,天臺縣人民政府(天政函〔2018〕172號)文件明確天…[詳細] |
豐澤社區 | ~046 | 鎮鄉結合區 | 赤城街道豐澤社區2004年7月由原豐澤社區和金盤社區合并而成。社區位于赤城街道東部,東鄰紫東路接坡塘路,南接始豐溪,西連飛鶴路、建設路,北接秀園路。社…[詳細] |
紫東社區 | ~047 | 鎮鄉結合區 | 赤城街道紫東社區于2010年7月1日成立,是一個高標準規劃、高規格建設的新型社區。
社區位于赤城街道東部的城郊結合部,系人民路、飛鶴路拆遷及桐柏抽水…[詳細] |
國赤社區 | ~048 | 鎮鄉結合區 | 以轄區內著名景點國清寺、赤城山得名。2018年8月,天臺縣人民政府(天政函【2018】108號)文件命名,沿用至今。…[詳細] |
永清社區 | ~049 | 鎮中心區 | 位于古天臺城西門(永清門)附近,故名。2018年,天政函〔2018〕172號文件批準成立永清社區。…[詳細] |
豐園社區 | ~050 | 鎮鄉結合區 | 地處豐澤小區東南,猶如豐澤小區的大菜園,故名。…[詳細] |
飛鶴社區 | ~051 | 鎮中心區 | 因內有飛鶴路,因路得名。2004年,天政函〔2004〕62號文件撤銷東湖居委會建制,建立飛鶴社區居委會。…[詳細] |
金盤社區 | ~052 | 鎮中心區 | 因內有金盤路,因路得名。2004年,天政函〔2004〕62號文件撤銷建設居委會、湖心田居委會建制,建立金盤社區居委會。…[詳細] |
九峰村 | ~206 | 村莊 | 原名坎頂,2003年6月以村地處九峰山中,更今名。…[詳細] |
麻車洋村 | ~208 | 村莊 | 地形平坦,村居洋畈。因村祖曾在此建有麻車榨油故名。…[詳細] |
百步洋村 | ~210 | 村莊 | 因靠虎牛頭山,洋畈狹少,只百步左右,故名。…[詳細] |
塔后村 | ~211 | 村莊 | 赤城街道塔后村位于天臺國赤景區核心區,是唐詩之路的網紅打卡地,唐朝詩人在這里留下了與赤城山相關的85首詩作。該村立足區位優勢,挖掘資源潛力,形成以一溪…[詳細] |
東坑陳村 | ~216 | 村莊 | 地處黃壇坑東側,村民多姓陳,故名。后以中派生出小坑、羅嶺兩村,三村合稱東坑陳,因人口最多,又稱大坑,現仍舊名。…[詳細] |
田洋陳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過去山洪暴發,溪水橫溢,村前一片汪洋,農田沉沒水底,俗稱田洋沉,后雅化寫“沉”作“陳”,故名田洋陳。…[詳細] |
橫潭坎村 | ~233 | 鎮鄉結合區 | 溪邊橫著一條較長的土墈,下有水潭,故名。…[詳細] |
坑邊村 | ~235 | 鎮鄉結合區 | 村源于東橫山的大岙坑,從村東分成多條支流,經過全村,居民多在坑邊居住,故名。…[詳細] |
八都村 | ~237 | 鎮鄉結合區 | 據《唐會志》記載,本縣當時共劃為分為三十七都;明時以一千人為都。因是第八都的中心,故名。…[詳細] |
安固村 | ~239 | 村莊 | 據唐黃巢起義時即有人于此定居,村前高椅山與白兔山東西對峙,人居其內,既安全,又穩固,村以此得名。…[詳細] |
東橫山村 | ~242 | 村莊 | 村位于東橫山東麓,村名以山得名。古屬八都;1966年稱向陽大隊;1981年更名為東橫山大隊;1984年改為螺溪鄉東橫山村;1992年屬城關鎮;2004…[詳細] |
三新村 | ~247 | 鎮鄉結合區 | 2004年三村合并時,取萬象更新之意,故名。…[詳細] |
螺溪周村 | ~249 | 村莊 | 村位于螺溪上游東岸,村民姓周居多,故名。…[詳細] |
立新村 | ~250 | 村莊 | 2004年5村合并時,取破舊立新之意,故名。…[詳細] |
少保村 | ~251 | 村莊 | 以明代徐善述受仁宗追贈為太子少保得名。古屬第八都;解放前后屬黃榜鄉;1956年入新建鄉;1958年屬民主生產隊;1961年分立響堂、下抱園兩大隊;19…[詳細] |
傳教村 | ~254 | 村莊 | 據《天臺縣志》記載:宋乾德元年在此建造傳教寺,五代則僧羲寂在此宏揚天臺教,故名傳教寺,村以寺得名。…[詳細] |
桐柏村 | ~255 | 村莊 | 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桐柏暴動發生地之一,且三村追尋歷史,解放初期同屬于桐柏大隊、棲霞鄉時同屬于桐柏片、城關鎮時同屬于桐柏辦事處,且目前三村地理上均位于…[詳細] |
棲霞村 | ~256 | 鎮鄉結合區 | 因天臺山八景之一“赤城棲霞”得名。古屬太平鄉十二都;解放前為棲霞鄉第二保;1950年為第2村;1961年分立落馬橋、夏村大隊;1969年合稱五一大隊;…[詳細] |
仙都村 | ~257 | 村莊 | 東晉孫綽《游天臺山賦》中“陟降信宿,迄于仙都。雙闕云辣以夾路,瓊臺中天而懸居”所指即為桐柏嶺腳、瓊臺一帶,故名。…[詳細] |
螺溪村 | ~258 | 鎮鄉結合區 | 以村居螺溪西岸得名。古屬第九都;1959年稱新聯生產隊;1961年分出成立螺溪大隊;1966年又合并稱新聯大隊;1971年分出仍復名為螺溪大隊;198…[詳細] |
地名由來:
在縣城北有一山,石色皆赤,狀似云霞。東晉孫綽《游天臺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八引孔靈符《會稽記》:“赤城山土色皆赤,狀若云霞,懸溜千仞,謂之瀑布。”《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一:“赤城山,在縣北六里,一名燒山,又名消山,石皆霞色,望之如雉堞,因以為名。”。
基本介紹:
赤城街道,隸屬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地處天臺縣中部偏東,東鄰坦頭鎮,南與福溪街道毗連,西南、西接始豐街道,西北與白鶴鎮相接,北、東北與石梁鎮毗鄰,轄區總面積83.8平方千米。 2011年末,赤城街道轄區總人口93268人。明代時期,為太坊、永坊。2003年4月,赤城、國清管理區合并成立赤城街道。 截至2020年6月,赤城街道轄13個社區、20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赤城街道棲霞東路189號。2011年,赤城街道完成財政總收入5.5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億元,比上年增長36.7%。人均財政收入589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
榮譽排行:
2011年4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赤城街道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張文郁舊居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張文郁舊居位于城關鎮赤城街道的華光巷,是明代工部侍郎張文郁晚年的讀書處,張文郁 (1578年-1655年),字從
妙山花樓民居群位于天臺縣赤城街道,年代為清。花樓古民居群位于天臺縣城關鎮妙山南麓,花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山頂一建筑,至清中后期,陳氏后代在花樓舊址及附近又新建了多幢民居,并各取獨立的樓名,
天臺孔廟大成殿位于天臺縣赤城街道,為清代古建筑。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天臺孔廟大成殿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妙山陳氏宗祠位于天臺縣赤城街道,年代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自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始,歷為始平、始豐、唐興、臺興、天臺縣治。
明時為太坊、永坊。
1935年設赤城鎮。
1942年分置城東、城南、城西、城北4鎮。
1950年合設城關區,仍為4鎮。
1959年改城關鎮。
1992年新民、螺溪、棲霞3個鄉并入。
2001年麗澤、山河和灘嶺3個鄉并入。
2003年析城關鎮東北部置赤城街道。
徐善述(1353—1419),字好古,天臺縣螺溪鄉小徑(今享堂村)人。博學好古,尤精經學。幼時機敏聰慧,敦厚篤實。明洪武初年,行歲貢法,善述被首貢入太學讀書,每考均列榜首。六館之士,皆推重之。洪武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