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溪鄉 | 隸屬:天臺縣 |
區劃代碼:331023203 | 代碼前6位:33102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轄區面積:約70.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44人 |
人口密度:約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黃水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因黃水溪流經村西得名。據仙居縣有一兒童在此為人牧牛,常遭人欺侮,后在白頭部為官,帶兵殺戮村民,血染溪水,由此得名紅水村,后改今名。…[詳細] |
巖塔下村 | ~214 | 村莊 | 巖塔下村共有戶籍戶數192戶,人口629人,行政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8.5畝。…[詳細] |
寒巖村 | ~222 | 村莊 | 是寒山文化的發源地,有天臺八大景之一的“寒巖夕照”,故名。2002年7月5村合并時,因轄區有寒山子居住過的寒巖洞得名。村以洞名之。…[詳細] |
寒山村 | ~223 | 村莊 | 2002年7月3村合并時,因境內里石門水庫又名寒山湖而得名。…[詳細] |
始豐源村 | ~225 | 村莊 | 以位于始豐溪上游近源頭處得今名。解放前屬龍溪鄉第十三保;解放后屬第13村;1958年與官園合稱嶺下高級社;1961年官園分出,成立嶺下、奓垟2大隊;1…[詳細] |
下遼坑村 | ~226 | 村莊 | 以境內溪流下遼坑得今名。解放前屬龍溪鄉第八保;1950年屬天柱鄉第7村;1961年成立巖坦大隊;1984年改村;1992年入龍溪鄉;2018年與后坪村…[詳細] |
天柱村 | ~227 | 村莊 | 以附近天柱峰得名。古屬三十四都;解放前屬龍溪鄉第九、十一保;解放后為天柱鄉第8、10村;1961年分立安基、井坑、和平3大隊;1984年分別改村;19…[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龍溪流過境內得名。
基本介紹:
天臺縣龍溪鄉位于天臺縣西南部,總面積70.8平方公里,屬七山半水分半田,工業基礎薄弱,人均收入只有二千多元,村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和外出打工為主,收入增長緩慢。
為利用龍溪鄉水資源豐富,水源優良,氣候適于特種水產養殖業的優勢,作好山水文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是擺在鄉政府面前的一項課題。
2002年該鄉以優惠的政策進行招商引資,引進溫嶺王彥淮來龍溪鄉創辦龍溪淡水養殖場進行養鰻,香魚等特種水產品養殖并初獲成功,2003年該塊被評為天臺縣農業龍頭企業和省級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發展前景良好,特別是該場在出口創匯產品香魚養殖技術方面,在全國處于領先地
榮譽排行:
2021年5月,龍溪鄉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文旅特色型)。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龍溪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名單公布,龍溪鄉榜上有名。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龍溪鄉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龍溪鄉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明清時,分屬積石鄉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都;民國時以溪流彎曲似“之”字稱之溪鄉;新中國建立前后均稱龍溪鄉;1950年,分置天柱鄉;1956年,天柱鄉并入龍溪鄉;1958年,龍溪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以區建社,并入街頭公社;1961年分置,天柱分出后仍稱龍溪人民公社;1968年建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又稱龍溪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復名龍溪鄉;1992年撤區擴鎮并鄉后,將原天柱鄉并入,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