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屏鄉 | 隸屬:天臺縣 |
區劃代碼:331023207 | 代碼前6位:33102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轄區面積:約52.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139人 |
人口密度:約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前楊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楊氏宗譜》載:前有前山,祖先楊姓,夢群羊聚于此,跳躍歡暢,以此為楊姓興旺發達之兆。遂由下楊遷居于此(已24代),故名。…[詳細] |
東畚村 | ~207 | 村莊 | 南屏鄉東畚村,全村 257戶, 687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全村1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村內共有18名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4名。區域面積 65…[詳細] |
下湯村 | ~209 | 村莊 | 下湯村距南屏鄉政府1000米,全村123戶,334人,其中在家只有90多人。全村共有一個自然村,村內有17名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耕地面積172畝…[詳細] |
上楊村 | ~217 | 村莊 | 因村居下楊村之上方,故名。古屬二十一都;解放前為翠屏鄉第九保;解放后為翠屏鄉6村;1961年為南平公社上楊大隊;1984年改屬南平鄉上楊村;1992年…[詳細] |
山頭鄭村 | ~218 | 村莊 | 地處小山頭,最早住朱姓,曾名山頭朱。元末東陽縣窈川鄭姓打獵來此入贅葉家后,改今名;一說附近因為花明崗頭,前山崗頭,桐殿頭三個山頭合鄭姓得名。…[詳細] |
幸福新村 | ~234 | 村莊 | 以翠屏坑貫穿這3個村,匯入幸福水庫得今名。…[詳細] |
敏寮村 | ~235 | 村莊 | 南屏鄉敏寮村是走進南屏鄉的第一村,也是南屏鄉水果產業之村。該村由上遼、下遼、敏坑三個自然村組成,人口874人,333戶。全村擁有山林2819畝,耕地面…[詳細] |
永和村 | ~236 | 村莊 | 2002年3村合并時,取精誠團結,永遠和睦相處之意而得今名。…[詳細] |
日新村 | ~237 | 村莊 | 并村時,因這三個村地處南屏鄉東面,即日出的方向,取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之意,寓意與時共進,故名日新。…[詳細] |
板橋村 | ~238 | 村莊 | 以轄區中心有座通雷峰鄉的古石拱橋得今名。一說解放初期此地為板橋鄉政府駐地,故名。…[詳細] |
翠東村 | ~239 | 村莊 | 以村處昔翠屏鄉的東嶺一帶,又與翠西村相對得今名。…[詳細] |
翠西村 | ~240 | 村莊 | 翠屏、西嶺兩村合并時,各取一字,遂稱今名。…[詳細] |
永福村 | ~241 | 村莊 | 取永遠幸福之意。古屬二十一都;解放前屬道南鄉第八保;1950年屬第6村;1956年入南屏鄉;1961年為下楊大隊;1984年改村;2018年下楊、前王…[詳細] |
九龍村 | ~242 | 村莊 | 三個村地處九龍山腳,當年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浙東紅色交通線九龍古道段就在。1936年當時任工農紅軍挺進師師長的粟裕就多次到開展黨的革命事業,進行隱秘工作…[詳細] |
地名由來:
位于天臺縣南面,境內之山與臨海市黃坦鄉交界,猶如天臺南面的屏風,故名。
基本介紹:
南屏鄉地處我縣南部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全縣五個相對貧困鄉之一。全鄉現有人口1.76萬人。其中外出人口占三分之二以上。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工農業經濟有了明顯的起色。截止2001年底,工農業總產值5000萬元,稅收入庫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00元。建成了1500畝下遼村楊梅現代示范園區,面積已發展到5000畝,1500楊梅基地已成林,年總收入達200萬元。按照大力發展工業的戰略思想,我們大力扶持扶優工業企業,并積極到外省招商引資,現在引進了一家50萬元的工業企業,鄉重點骨干企業天臺縣安泰電器廠,今年效益翻三番,產值將達1000萬元,稅收入庫40萬元,年內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南屏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名單公布,南屏鄉榜上有名。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南屏鄉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7年12月,南屏鄉被浙江省教育廳授予第十一批浙江省教育強鎮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永樂以來,屬永堡鄉二十一都,其中北部部分屬二十都,西部部分屬祥鸞南鄉二十二都;1942年設道南、翠屏2個鄉;1950年設道南、翠屏、板橋3個鄉;1956年合并始稱南屏鄉;1958年建立南屏人民公社;1959年屬南山人民公社;1961年稱南平人民公社;1984年稱南平鄉;1992年5月改稱南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