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巖村 | 隸屬:分水鎮 |
區劃代碼:330122109234 | 代碼前6位:33012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A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后巖村被命名為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2023年7月,后巖村被命名為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村(社區)。
2022年1月,后巖村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2021年9月,后巖村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2019年1月,后巖村入選2018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
2019年1月,浙江省2018年度“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名單發布,后巖村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后巖村被命名為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后巖村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后巖村位于分水江兩側,分老公路從村南穿過,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小村,生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碧波蕩漾的天溪湖畔,三面環水,生態環境優美。后巖村“素有人才之鄉、越劇之鄉、板栗之鄉”之美譽,而且板栗還是朝廷的貢品,它似珍珠般灑落在“中國畫城”的——后巖村。全村面積為3.1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基本達到99%以上,其中山林面積3000余畝,耕地面積達420畝,全村現有202戶人家,人口561人。2013年人均收入1.10萬元,。后巖村黨總支下設上后巖、下后巖二個支部,共有黨員34名。
二、特色亮點:幾年以來,后巖村以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蠶桑業,為提高村民收入,同時對蠶桑
歷史沿革:
1949年為鄉每一行政村,1956年為第一農業社,1958年改為公社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
2004年區劃調整后為分水鎮后巖村。
周邊相關:
后巖村附近有浪石金灘、垂云通天河、桐廬天子地風景區、嚴子陵釣臺、瑤琳仙境、桐廬江南古村落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杭州西泠印泥、桐廬雪水云綠茶、天尊貢芽、瑤琳甲魚、桐廬楊梅、邵芝巖毛筆等特產,有剪紙(桐廬剪紙)、傳統中醫藥文化(桐君中藥文化)、余杭滾燈、西湖綢傘制作技藝、蕭山花邊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分水鎮·后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