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陳村 | 隸屬:白洋街道 |
區劃代碼:330723001244 | 代碼前6位:330723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G |
長途區號:0579 | 郵政編碼:321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后陳村入選浙江省第三批未來鄉村創建村名單。
2023年1月,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鄉村振興局將后陳村納入2022年浙江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2021年12月,后陳村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村。
2021年12月,民政部辦公廳確認后陳村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2020年12月,后陳村被命名為2020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
2019年12月,后陳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基本介紹:
后陳村位于武義縣東北角城鄉結合部,本村有334戶,908個人口,其中有黨員38個,年人均收入為5600元.本村耕地面積328畝,山林面積200畝.水面積有267畝.
后陳村是全國有名的民主監督示范村,2006年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榮譽稱號.
由武義縣科協指導幫助的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種養技術協會4月13日成立。近30名蔬菜種植、家禽和魚類養殖的村民成為第一批會員。在當天的協會成立會議上,通過村遠程教育網絡,用村會議室的網絡視頻大屏幕,觀看了科普網上的魚類養殖技術科教片。
后陳村與樁塘村、下王宅社區、下邵村、童廬村、白陽山村、雙仙廳村、上邵村、王大路村、沈宅村、鳴陽社區、王村村、下陳村、程王處社區、西村村相鄰。
歷史沿革:
后陳村在解放初建立后陳行政村。
1956年合作化時成立聯眾農業社。
1958年公社化時屬邵宅管理區。
1961年成立后陳大隊。
1985年建立后陳村村委會。
2018年11月村規模調整與振興村撤建,并沿用至今。
原振興村原是白溪蠶場的分場。
1983年撤銷白溪蠶場成立振興大隊。
1985年建立振興村村委會。
2018年11月撤銷村委會。
周邊相關:
后陳村附近有大紅巖風景名勝區、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武義古城、郭洞景區、臺山風景名勝區、石鵝湖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武義宣蓮、武義鐵皮石斛、桐琴蜜梨、浙玄參、金華湯包、武義竹筒飯等特產,有俞源村古建筑群營造技藝、浦江板凳龍、浦江書畫、迎大旗、浦江剪紙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