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珊瑚沙社區 | 隸屬:轉塘街道 |
區劃代碼:330106010002 | 代碼前6位:330106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浙A |
長途區號:0571 | 郵政編碼:310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19世紀中葉,錢塘江潮水帶來的大量泥沙堆積成沙洲,并與麥嶺沙,龍王沙接壤,鄉民圍墾后取名樟樹沙。后沙灘續向江心延伸,形成狀如刀形之沙洲,鄉民將其圍墾,以形狀稱其為""大刀沙"",新中國成立初名為珊瑚沙。
基本介紹:
珊瑚沙社區黨建工作緊緊圍繞“三個突出、一個構建”(突出社區特色、突出為民辦事、突出自身建設、構建文明和諧新型社區)的工作思路,不斷強化措施,促進社區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獲得了浙江省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浙江省社區示范檔案室、杭州市衛生社區、杭州市科普文明示范社區、杭州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精品型等一些榮譽,也得到了上級的肯定。
一是強化黨員隊伍建設,激發工作活力。珊瑚沙社區是杭州市第二批撤村建居的新社區。社區黨委下設二個黨支部,共有在冊黨員78名。社區黨委積極組織黨員集中學習,要求全體黨員以學促干、統一思想,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社區黨委的戰斗堡壘作用明顯加強,黨員黨性觀念和先鋒模
歷史沿革:
"因19世紀中葉,錢塘江潮水帶來的大量泥沙堆積成沙洲,并與麥嶺沙,龍王沙接壤,鄉民圍墾后取名樟樹沙。
后沙灘續向江心延伸,形成狀如刀形之沙洲,鄉民將其圍墾,以形狀稱其為""大刀沙"",新中國成立初名為珊瑚沙。
1958年改為珊瑚沙農場,后與梅家塢、梵村、徐村、合并為西湖公社十月大隊。
1960年從十月大隊分出,復為珊瑚沙農場。
1969年劃入西湖公社,是該公社唯一一個以種植水稻為主的生產大隊。
1984年名
周邊相關:
珊瑚沙社區附近有杭州西湖、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浙江省博物館、宋城、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美術館等旅游景點,有西湖莼菜、西湖龍井、幸福雙、栗子冬菇、西湖藕粉、西湖醋魚等特產,有西湖綢傘制作技藝、西湖傳說、蔣村柿產品傳統加工技藝、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九曲紅梅紅茶制作技藝、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珊瑚沙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