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浙江省 > 杭州市 > 臨平區 > 塘棲鎮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運河·塘棲古鎮

塘棲位于杭州市北部,距市區中心約20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臨平約13公里。塘棲應運河而興,歷朝歷代均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塘棲在明清時富甲一方,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廊檐街塘棲的街市最為出名的特點,便是遍連全鎮的廊檐街。舊時塘棲廊檐是街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洋溢著濃郁的水鄉風情,稱奇江南。清代詩人王拭曾有一首描寫塘棲廊檐的詩,詩云:“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廓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笠屐學坡翁。”這首詩形象地向人們展現了塘棲的廊檐,曲曲直直的長廊將全鎮連成一片,出門連下雨都用不著戴笠穿屐了。美人靠塘棲的廊檐街,在靠河的一邊建有“美人靠”與廊檐街相配套,頗具特色。這些“美人靠”,其實是一長溜獨特

余杭方志館

余杭方志館坐落于京杭大運河畔,塘棲鎮水北街的西端。由兩幢明清風格的二層舊宅構成,白墻青瓦,古色古香,環境清幽。方志館占地面積765.56平方米,建筑面積1286.64平方米。分為地情研究中心和地情展示中心兩部分,各一棟古宅。總投資1200多萬。地情研究中心,建筑面積533平方米,是一個以收藏、保護、研究、交流、開發、利用史志為主體的綜合性場所。中心藏有中國32省(市)的地方志共800多冊,《叢書集成初編》800冊,《申報》全套影印版共430冊(含《索引》30冊),以及其他余杭地方古籍圖書。地情研究中心建筑內部一樓設有閱覽室、藏書庫、工作人員辦公區,二樓有配備現代化多媒體設備的報告廳,為會議場所。地情展示中心位于地情研究中心的西側,建

乾隆御碑

乾隆御碑位于水北街原杭州水利通判廳(添設府)內。至民國初,府址被毀,而碑尚存,由崇裕絲廠首任廠長盧錦江建盧宅內時,將碑砌入墻內,幸以保存下來。乾隆御碑通高5.45米,其中碑額高1米,寬1.5米,額上刻有雙龍戲珠的浮雕;碑高3.35米,寬1.4米,厚0.5米;須彌座出土高1.1米,寬1.8米,厚0.8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鐫有云龍紋。其內容為乾隆十六年(1751),弘歷帝南巡,查得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皇糧情況,蘇皖兩省積欠額巨,而浙江省未予拖欠,為表彰浙江省,特免去地丁錢糧30萬兩,將“圣諭”刻于石碑,曉諭官民。乾隆御碑,是我省境內現存較大的一塊乾隆御碑,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已被公布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塘棲廣濟橋

廣濟橋(又名碧天橋,通濟橋),是古運河上唯一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橋,橋長78.7米,面寬6.12米,頂寬5.2米,端設石階八十,石欄素面,橋欄飾有卷云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蓮,中孔跨徑15.69米,頂拱鐫有“弘治二年”字樣。廣濟橋廣濟橋始建年代不祥,已無從考證,據說橋建成于唐代寶歷年間。到了明朝弘治年間,橋塌,百姓來往均靠擺渡,每逢風高浪急,總有人落水遇難。此時,寧波義士陳守清挺身而出,籌資建橋。因所需資金甚巨,故陳守清便搭乘便船至京城,以鐵鏈束縛自身向來往官民募捐。此事驚動了官府,太后、太子紛紛助金賜銀,朝廷命官也紛紛解囊,使陳守清募得巨款,歷時九年,終于建成了這座七拱長橋,時為元年1498年。

運河谷倉博物館

運河谷倉博物館展陳面積6500平方米,是一座下沉式建筑,也是國內唯一一所以谷倉為主題的全代史博物館。展館保留完整的乾隆十六年的御碑和現有興良米業廠原國家儲備糧倉的老建筑,通過挖掘運河漕運文化和谷倉之間的關系及谷倉和農業起源、文明誕生、城市興起、人類戰爭與和平的關聯,闡述谷倉在人類生存與文明進步中的地位。整體景觀以“多稼如云”為主題,營造兼具傳統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新人文節點,為水北歷史街區提供一處公共開放的休閑場所。免費開放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

大綸絲廠舊址

大綸絲廠舊址位于塘棲鎮水北社區里仁路2號。年代為近代,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9年,大綸絲廠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文物本體外擴約35米,局部避讓現狀建筑,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10米,西至文物本體外擴約30米,北至文物本體外擴約25米,總面積為4589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擴約10—70米,東至塘棲路西界,北至里仁北路南界,總面積為31187平方米。

何思敬故居

何思敬故居位于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西橫頭街27-4號,建于民國期間,主體為三間兩進兩層磚木結構建筑。改造后的何思敬故居更名為“何思敬紀念館”,于2019年7月1日正式開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何思敬紀念館開館當日由何思敬女兒何理良同志揭牌。展館先后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授牌教育實踐基地、第二批浙--少年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紅色資源打卡點等榮譽。

塘棲廣濟橋運河遺產展示廳

塘棲廣濟橋運河遺產展示廳位于水南街,館內集中展示了京杭大運河的概況、江南運河杭州段基本情況,講述塘棲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繁榮的歷史變遷。同時,展館從廣濟橋基本情況、廣濟橋歷史沿革及修繕、文化價值、科學構造、技術原理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橋。免費開放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

郭璞井

郭璞井,在廣濟橋南之西石塘,距橋堍10米,內由條石鋪疊而成,井口覆有圓石。坊間傳云郭璞某年路過塘棲,恰逢大旱,為拯饑救溺,他利用所學陰陽風水之理,探勘方位,遂選址于運河南岸東廡三郎祠廟前之空地,打通水井,連接地下水脈,水位竟高于塘河水位約6尺,井水甘醇,百姓感恩不已,故以郭璞井名之,永矢弗諼。保護范圍:符合大運河緩沖區的管理規定。東、南、西至井臺外擴約5米范圍內,北至廣濟橋保護范圍,總面積為106平方米。

海云洞題刻

海云洞題刻位于塘棲鎮超山村東昌村1公里山坡上,年代為宋。類別為摩崖石刻。2009年4月,海云洞題刻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店橋

清店橋位于塘棲鎮泰山村村委南300余米,與地田村后圩相連處,五圣堂南。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3年,清店橋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棲溪講舍碑

棲溪講舍碑位于塘棲鎮第二中學內。年代為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09年,棲溪講舍碑被公布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至碑亭外擴約5米,北至碑亭外擴約7米,總面積為19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擴約7—25米,總面積為2034平方米。

塘棲乾隆御碑與水利通判廳遺址

塘棲乾隆御碑與水利通判廳遺址位于塘棲鎮水北社區水北街。年代為明、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1年,塘棲乾隆御碑與水利通判廳遺址被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天堂网5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免费的a级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