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云街道 | 隸屬:縉云縣 |
區劃代碼:331122001 | 代碼前6位:33112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K |
長途區號:0578 | 郵政編碼:323000 |
人口數量:約9.54萬人 | |
下轄地區:8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鎮中社區 | ~015 | 鎮中心區 | 鎮中社區成立于2002年11月12日,由原五云鎮東門、中心、寺后三個居委會合并組建而成,它東起迎暉門,西至槐花街,北接南塘路,南臨好溪,總面積0.40…[詳細] |
朝暉社區 | ~016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的朝暉小區而得名。成立于2002年9月,由原南塘、龍津居委合并而成,沿用至今。…[詳細] |
水南社區 | ~017 | 鎮中心區 | 位于五云街道好溪南端而得名。成立于2002年,由原水南、橋南、上交嶺三個居委合并而成。該地名使用起,歷史沿用至今。…[詳細] |
北門社區 | ~018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五云鎮北面而得名。該地名使用起,沿用至今。成立于2002年11月20日,由原槐花、丹陽、建設、云堂四個老居委會合并而成。…[詳細] |
風景山社區 | ~019 | 鎮中心區 | 風景山社區于2002年10月成立,風景山保留原名。社區范圍為:東至洋潭頭村;南至城區交界;西至風景山;北至溪濱南路。面積0.403平方公里。辦公室在風…[詳細] |
五里牌社區 | ~021 | 鎮中心區 | “五里牌”因距老城五華里而得名。五里牌是船埠頭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原址位于船埠頭村西,金溫鐵路東側。即現在大轉盤以西至鐵路橋一帶。現社區辦公地點在下雙…[詳細] |
西橋社區 | ~022 | 鎮中心區 | “西橋”因位于好溪之西,古有一石橋得名。…[詳細] |
金梅亭社區 | ~023 | 鎮中心區 | “金梅亭”始由金、梅兩姓人于此建一涼亭得名。…[詳細] |
杜橋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五云街道杜橋村地處縉云縣城新老城區交界處,距五云街道辦事處1.5公里。包括杜橋和生水塘2個自然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目前共有戶籍人口985人,其中黨員…[詳細] |
東門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五云街道東門村位于老城區以東,東與洋潭頭村相鄰、南與鴣鴣山、白云山相鄰,西與中心村相鄰,北與縉云中學、杜橋村相鄰;東門村離縣行政中心3公里,距五云街道…[詳細] |
中心村 | ~202 | 鎮中心區 | 中心村位于縉云縣五云鎮老城區中心地帶,現有人口873人,其中勞動力480人,戶數320戶,其中純農戶5戶,非農戶340戶。山林面積600畝,勞動力56…[詳細] |
丹陽村 | ~203 | 鎮中心區 | 縉云縣五云街道丹陽村村委會駐地劇院路,稱得上是縉云縣的商業中心,小吃、服裝、生活用品等一應俱全,雖然建筑陳舊、街道擁擠,卻透著一股濃濃的老步行街的氣息…[詳細] |
建設村 | ~204 | 鎮中心區 | 五云鎮建設村有村民小組6個,370戶,950人,其中黨員49人,村民代表46人,村雙委下設團支部、婦代會、老人班、調解、治保、護林、土地村莊建設、民主…[詳細] |
水南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水南村轄水南、謝山,村委會在水南村。2010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后,原水南、謝山兩個行政村合并成新的水南村。轄區東至周岙,南至灣潭山,西界好溪,北至溪濱北…[詳細] |
三里街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五云街道三里街村,位于老縣城北區塊,屬城鄉結合部,舊因距縣城北三華里,村以條形成街,為北面入城主通道故名。戶籍總人口1250人,560戶,8個村民小組…[詳細] |
狀元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狀元村由詹山村、橋頭村、灣潭村于2010年12月17日合并而成。因原詹山自然村北宋年間出狀元,后于此豎立有狀元坊,故此命名為狀元村。狀元村位于五云街道…[詳細] |
洋岙村 | ~208 | 村莊 | 縉云縣五云街道洋岙村位于縣城西邊。全村分7村民組。271戶,607人,勞動力333。林地2911畝。耕地256畝。糧食面積83畝。糧食產量31.7噸,…[詳細] |
洋潭頭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洋潭頭村地處縉云縣縣政府的南面、五云街道的東部好溪畔,與公安大樓、財稅大樓等隔溪相望。洋潭頭村屬好溪流域,洋潭頭段。歷史上將洋潭頭畈和隔溪畈統稱為“名…[詳細] |
周村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2011年由周村、雙合二個村合并為周村村,全村共有1502戶,3361人,村民小組34個,支委5名,村委5名,黨員92名,村民代表46名,村域面積6.…[詳細] |
官店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縉云縣五云鎮官店村有“石雕工藝第一村”的美譽。石材加工是官店村的傳統產業。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石材加工的產業越做越大,年產值逐年提升。如今村里的130…[詳細] |
船埠頭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船埠頭村地處城郊結合部。村現有人口1011人,分為9個村民小組,共468戶,外來人約2500人,村干部9名。船埠頭村黨支部黨員共59名。2015年來,…[詳細] |
雙龍村 | ~213 | 村莊 | 縉云縣五云街道下雙龍村位于縣城東邊,全村共2村民組。147戶,310人,勞動力160人。林地600畝。耕地44畝。糧食面積35畝。糧食產量10.5噸,…[詳細] |
下雙龍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下雙龍村位于縉云縣東部,坦五線貫穿村莊,距離縣城2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村莊傍山而居,碧水清幽,古木蒼翠,桃花繁蕪,景色宜人。村域面積0.7平…[詳細] |
名山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五云街道名山村位于縣城新區南區塊,距行政中心1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經村規模調整由原來的上名山,下名山,洋泉三個自然村整合而成,有村民小組16個,…[詳細] |
鎮東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五云街道鎮東村,位于新區中心地域,分為13個村民小組,人口2208人,歷史上分為前莊、金梅亭、缸窯、缸窯頭、缸窯山、大河、西橋、下徐宅、五里牌等自然村…[詳細] |
西寮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縉云縣五云街道西寮村位于縣城北部。全村分3村民組。227戶,558人,勞動力326人。林地600畝。糧食面積9畝。糧食產量3.8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5…[詳細] |
雅施村 | ~218 | 村莊 | 雅施村概述
地理實體--駐地雅施村,面積5.4平方公里。1135戶,人口3105人,330國道通過,27個村民小組。東至白巖村上湖村,南至黃龍村…[詳細] |
黃龍村 | ~219 | 村莊 | 黃龍村概況
五云街道黃龍村,位于五云街道的北面,距縣城6.5公里,村東邊為山地,村西邊為330國道,南至古塘下村,北至雅施村。面積約1.2平方公里,…[詳細] |
浣花溪村 | ~220 | 村莊 | 浣花溪村是由白峰湖和嶺下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位于330國道旁,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捷。全村473戶,1091人,其中黨員47人。村內耕地面…[詳細] |
古塘下村 | ~221 | 村莊 | 五云街道古塘下村距離縣城5公里,位于330國道邊,交通便利。村域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8畝,山林面積1100畝。全村現有人口351戶共831人,…[詳細] |
五都村 | ~222 | 村莊 | 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五都村位于五云鎮東、北邊郊區。這里群山環抱,風景秀麗,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960戶,2260人,共有耕田1200畝,山林6000畝,…[詳細] |
白巖村 | ~223 | 村莊 | 白巖村隸屬于縉云縣五云街道,屬于山區。位于縉云縣北邊,距離縉云縣人民政府8公里,距五云街道人民政府10公里,金溫鐵路、新建的42省道傍村而過,村行政區…[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黃帝在縉云山煉丹,駕五彩祥云飛升,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縉云縣五云街道是城關鎮,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39個行政村、6個社區,6萬常住人口、2萬流動人口,是全縣的人口集散地。所處交通地理位置優越,330國道、42省道和金溫鐵路穿城而過,縉云工業園區和五東工業園區距縣城10公里和3公里。
在縣委縣政府和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鎮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近幾年來,“三個文明”建設發展迅速,出現了社會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產業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被評為麗水市的“小康鎮”。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12.19億元,農業總產值0.1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270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677.45萬元。
展望未來,百舸爭流,信心倍增。為實現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五云街道被命名為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基層黨建)示范鄉鎮(街道)。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五云街道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9年9月,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命名五云街道為第六批浙江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該地名使用起,歷史沿用至今。
解放初分五云鎮、水南、鎮東、周村、仙巖、沐白鄉,分屬城區和仙都區。
1951年水南并入五云鎮。
1956年撤區并鄉后分五云鎮、城東鄉、仙都鄉。
1958年五云、城東管理區屬五云公社,仙都并入東方管理區。
1959年原仙都從東方管理區析出并入城東管理區,并改名“仙都”。
1961年五云公社撤銷,成立五云鎮公社、仙都公社(1968年改名“紅巖”、1979年恢復“仙都”)。
1982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