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陽村 | 隸屬:家朋鄉 |
區劃代碼:341824202205 | 代碼前6位:3418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P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村莊和陽塢,村莊位于山塢,始由和、楊兩姓居住,故以地形冠姓氏,取名和楊塢。后取“楊”同音“陽”,含向陽興旺美愿,且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和陽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和陽村位于家朋鄉東北部,原為和陽鄉政府所在地,東與浙江臨安市僅一山之隔,距島石鎮為6公里,轄9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495戶,1513人。境內以山場為主,面積達18303畝,人均耕地只有0.3畝,屬比較典型的邊遠山區。
和陽村設黨支部,有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3人(其中女黨員6人),支部班子成員3人,黨支部書記俞紹光。農民收入主要來源山核桃、茶葉及外出務工收入。
和陽村與黨坑村、萬蓮水村、尚村村、富強村、汪家店村、幸福村、家朋村相鄰。
文化旅游:
和陽水碓位于家朋鄉和陽村村口,始建于明代,坐西朝東,占地面積95平方米。由水車、碓、石磨、磨粉倉四部分組成。利用水能轉化成動能的原理,以用帶之,用水車帶動碓開碾碎大米、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
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所屬范圍分和陽、敦升兩個行政村,屬第七區;1952年水法行政村并入,建立和陽鄉,屬磡頭區;1956年鄉的范圍擴大,名稱、隸屬不變;1958年建立和陽大隊,屬家朋公社;1961年水浪頭、萬富山、蓮坑等村劃出另立大隊,范圍縮小,沿稱和陽大隊,屬和陽公社;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稱和陽村,屬和陽鄉;1992年隨和陽鄉并入家朋鄉,隸屬于家朋鄉至今。
周邊相關:
和陽村附近有和陽水碓、龍川風景名勝區、鄣山大峽谷、太極湖村、績溪徽菜文化園、徽杭古道等旅游景點,有績溪山核桃、績溪老胡開文徽墨、“金山時雨”名茶、績溪燕筍干、績溪火腿、績溪黑豬等特產,有徽墨制作技藝、手龍舞、舞徊、火獅舞、績溪民歌民謠、徽州墻頭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