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草溝鎮 | 隸屬:泗縣 |
區劃代碼:341324103 | 代碼前6位:341324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L |
長途區號:0557 | 郵政編碼:234000 |
轄區面積:約21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09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草溝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草溝村地處泗縣西南部,329省道、泗固路穿村而過,是草溝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商貿業的集中地。
近幾年,草溝村兩委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詳細] |
街西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街西村由原許圩村、君趙村合并而成,位于草溝鎮區西1公里處,北依北沱河,南靠南沱河,329省道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轄18個村民小組,戶數729戶,全…[詳細] |
侍圩村 | ~202 | 村莊 | 侍圩村是有官王村和侍圩村合并而成,位于草溝鎮西北方向。
該村現有人口3405人,其中黨員人數77人,村兩委干部8人,戶數690戶;種植土地面…[詳細] |
汪尚村 | ~203 | 村莊 | 汪尚、石圩村、小顧村擬并入汪尚村,調整后新村名擬為汪尚村,所轄自然村20個、村面積1191平方公里、土地面積1萬1千余畝,人口數4400人、村民組數3…[詳細] |
官塘村 | ~204 | 村莊 | 官塘村由原溝陳村和官塘村合并而成,位于329省道北,徐明高速西側,
該村現有人口3450人,戶數632戶,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詳細] |
于韓村 | ~205 | 村莊 | 于韓村由原周廟村和于韓村合并而成。該村西鄰沱河,329省道、環縣西路穿村而過;現有人口3674人,戶數852戶,村干部9名,黨員69名;主要農作物有小…[詳細] |
秦橋村 | ~206 | 村莊 | 秦橋村由梁鋪和秦橋合并而成。
近年來該村按照上級黨委、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本村實際,積極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并取得了顯…[詳細] |
王樓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王樓村有原趙代、王樓兩村合并而成;該村地處北沱河北岸,現有人口總數4121人,戶數893戶,計稅土地面積860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花生、玉米。…[詳細] |
瓦韓村 | ~208 | 村莊 | 瓦韓村是原瓦韓鄉政府所在地,如今的瓦韓村是在2008年由原周王、寧莊、瓦韓三個小村組合而成。
該村北與秦橋村相鄰、東與大張村接壤、西有沱河、…[詳細] |
于城村 | ~209 | 村莊 | 于城村是由原于圩、于城、大翟三個小村合并而成;該村位于草溝鎮最北端,北靠新汴河,東臨沱河,西與靈璧縣交界。
本村現有小學3所,人口4560人…[詳細] |
大梁村 | ~210 | 村莊 | 大梁村由張集、大梁兩村合并而成,該村西與靈璧縣相鄰,南靠南沱河,329省道穿村而過,是泗縣、靈璧、固鎮、五河四縣交界處。
近幾年,大梁村村黨…[詳細] |
李圩村 | ~211 | 村莊 | 李圩村位于草溝鎮的西南,由周許、李圩兩村合并而成,該村位于南沱河北岸,現有人口4320人,戶數821戶,計稅土地面積8270畝。…[詳細] |
大安村 | ~212 | 村莊 | 大安村位于草溝鎮的最南端,與五河縣、靈璧縣相鄰。大安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是周邊聞名的農貿集市,也是群眾自由貿易的集中點。現在的大安村由原前王、高安、大…[詳細] |
大張村 | ~213 | 村莊 | 大張村于2008年由大王村、高圩村、新莊、大張村合并成如今的大張村,村活動場所設在新莊。所轄12個自然村,土地面積2萬余畝、人口6199人、村民組數2…[詳細] |
孫巷村 | ~214 | 村莊 | 草溝鎮孫巷村是由楊臺、唐圩、孫巷三個小村合并而成的。全村6119人,1360戶,25個村民小組,24個自然莊,耕地面積1.1萬畝。
…[詳細] |
橋東村 | ~215 | 鎮中心區 | 橋東村由楊彥、張圩、黃莊合并而成,該村西靠沱河,329省道穿村而過。
由于草溝鎮經濟開發區部分園區位于該村,村黨總支、村委切實做好組織協調工…[詳細] |
街南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街南村位于草溝鎮正南方向,由原來的張代村、劉鋪村、朱梁村合并為一個村,調整后新村名擬稱為街南村,村活動場所設在前張莊。所轄12個自然村,承包土地面積2…[詳細] |
夏廟村 | ~217 | 村莊 | 夏廟村是原夏廟鄉政府所在地,撤鄉并鎮后調整為村,如今的夏廟村在2008年由原張時、趙莊、郝巷、夏廟四個小村合并而成。
該村位于草溝鎮北部,草夏…[詳細] |
地名由來:
在北宋年間名為草橋關,后因戰挖溝,戰后房舍盡毀,村民沿溝南遷,取名草溝。
基本介紹:
草溝鎮位于安徽省泗縣西南部,鎮域面積218平方公里,人口9.1萬,轄18個行政村,現有基層黨組織106個,黨員2439名。
草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始建于北宋時期,境內新石器晚期佘家臺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家臺遺址記載著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故事,明朝開國名將胡大海墓地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革命戰爭時期,彭雪楓、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浴血奮戰,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革命遺產。
草溝區位優越,交通便利。329省道、343國道穿境而過,環縣西路與徐明高速在此交匯,北距泗永高速、宿淮鐵路15公里,東鄰104國道18公里,西抵京滬線40公里,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35公里縣道與180公里鎮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安徽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草溝鎮為2022年度安徽省衛生城鎮。
文化旅游:
楊臺遺址本體范圍:以遺址崗地四周坡腳線為界。保護范圍:以本體范圍外擴10米(不包含唐河本體)。建控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南、北各20米(不包含唐河本體)。
歷史沿革:
1949年4月設沱東區,1956年3月改為草溝區;1958年8月公社化時成立草溝公社;1961年12月恢復草溝區;1969年3月重設草溝公社;1980年1月復設草溝區。
1992年3月撤區分設草溝鎮、瓦韓鄉。
2005年1月原瓦韓鄉整體并入草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