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賓街道 | 隸屬:石柱縣 |
區劃代碼:500240001 | 代碼前6位:500240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9100 |
轄區面積:約9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11萬人 |
人口密度:約97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正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處于縣城的中心地帶,比較熱鬧,故名。1952年成立城關鎮人民政府時名正街居委,1968年成立城關鎮革命委員會時名三居委,1981年地名普查時又更名為正…[詳細] |
橫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秦良玉建制都督府于明朝末年,并修建連接護城河和龍河之間的一條街道為橫街,故名。…[詳細] |
新開路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以老街、正街、下街、橫街之后,新開辟的一條路,故名。…[詳細] |
老街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以建街的時間最早(約在唐武德二年建縣時就有此街),故名。…[詳細] |
城東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以地處縣城的東部,故名。2002年12月25日,石柱府發178號文件批復,撤銷原華豐鄉的石橋村,雙慶鄉的團結村,合并設立南賓鎮城東村,2005年12月…[詳細] |
雙慶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在嘉慶五年,為慶賀場、廟宇修復雙告竣工,故得名“雙慶場”。…[詳細] |
紅井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以原賀龍部隊路過此地,在此挖有水井一口,后命名為紅軍井,故名。…[詳細] |
紅星社區 | ~008 | 鎮鄉結合區 | 寓意人們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吉星高照,故名。…[詳細] |
城北社區 | ~009 | 村莊 | 城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黃鶴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黃鶴社區2002年12月25日,石柱府發〔2002〕178號文件批復,撤銷原河壩鄉的茶坪村、新橋村、花果村,合并設立南賓鎮河壩村,沿用至今。…[詳細] |
勇飛村 | ~202 | 村莊 | ”勇“取自勇勤、勇進,”飛“取自飛快村,三個村合并得名勇飛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河壩村 | ~204 | 村莊 | 早年,此地由河水沖擊泥沙形成河壩,村民委員會。…[詳細] |
梁峰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地名涼風堡而得名涼風,又因”涼風“與”梁峰“同音,得名梁峰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南賓街道因唐武德二年(619年),境域為臨州的南部,賓為賓服、順從之意,以“南境賓服”而得名。
基本介紹:
南賓街道:轄老街社區、新開路社區、橫街社區、正街社區、紅井社區、城東社區、雙慶社區、紅星社區、城北村、勇飛村、河壩村、黃鶴村、梁峰村13個村(社區)幅員面積96.2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自唐置南賓縣以來,歷為縣治所。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南賓鎮。
1951年10月,撤銷南賓鎮,改設城關區。
1953年1月,撤銷城關區,改設城關鎮。
1981年1月,城關鎮更名為南賓鎮。
2015年,撤銷南賓鎮,設立南賓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