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九池街道 | 隸屬:萬州區 |
區劃代碼:500101029 | 代碼前6位:500101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渝F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4100 |
轄區面積:約2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75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場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因其地處下場集市,故名。自1996年成立有此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戴家巖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因其境內有一戴家巖,故名。1997年2月,成立戴家巖社區,沿用至今。…[詳細] |
黃梅社區 | ~003 | 村莊 | 因其取黃泥村、梅鹿村各取一字,故名。1951年5月組建黃泥村和梅鹿村,分別因境內黃泥灣、梅鹿洞而得名;1964年8月改為大隊,1984年7月改為村。2…[詳細] |
桐花村 | ~200 | 村莊 | 桐花村,因其取原銅山村、桂花村各取一字“銅花”雅化為“桐花”,故名。…[詳細] |
大包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大包村,因其境內大包梁而得名。1951年1月,建大包村;1958年11月,改大包村為大包區隊;1961年,改大包區隊為大包大隊;1984年,恢復大包村…[詳細] |
金明村 | ~203 | 村莊 | 金星村,因境內有金星寨,故名。解放前屬清泉鎮二十三保,1951年建金星村。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金星大隊,1984年恢復金星村。1951年屬金星村。1…[詳細] |
泉活村 | ~204 | 村莊 | 泉活村,因境內清代建有泉活寨得名。新中國成立前屬清泉鎮二十一保,1951年1月,建泉活村;1958年11月,改泉活村為泉活區隊;1961年,改泉活區隊…[詳細] |
九池村 | ~205 | 村莊 | 九池村,因傳說當地山形象九條龍,山下各有一池,故名。…[詳細] |
鳳凰村 | ~206 | 村莊 | 鳳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普安村 | ~207 | 村莊 | 普安村,以普安橋得名。1951年建普安村,以普安橋得名。1955年屬柱山鄉后將鹿嶺村并入,1961年劃歸鹿山公社析出鹿嶺大隊后為普安大隊,1967年改…[詳細] |
地名由來:
九池鄉因傳說境內有九眼礦泉而得名。
基本介紹:
萬縣市龍寶區轄鄉。區副食品基地。清末民初屬三正里十甲,1951年前屬龍寶鄉,1952年置九池鄉,1960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區境西部,距區府9公里。面積21.5平方公里,人口1.4萬。公路與市區清泉路連接。轄永清、龍王、石鼓、百勝、九池、四方、鳳凰、插柳、金星、明星、泉活、桂花、銅山、銅盆、安樂15個村委會和下場1個居委會。企業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旅游、運輸、建筑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養殖業以生豬、家禽、淡水魚。境內有“泉活森林公園”。.
歷史沿革:
清代,屬萬縣三正里十甲。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清泉鎮。
1951年前,屬龍寶鄉。
1952年6月,始建九池鄉。
1960年,九池鄉改為九池公社。
1983年10月,九池公社改為九池鄉。
1998年12月,屬萬州區。
2021年10月26日,撤九池鄉為九池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