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許厝村 | 隸屬:輞川鎮 |
區劃代碼:350521114205 | 代碼前6位:35052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C |
長途區號:0595 | 郵政編碼:36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許厝村,系以許氏人士居住的地方為名。傳聞在北宋末期河南洛陽程氏祖先在此開家發業,生活繁衍至今。據傳開基祖先還當過皇帝的老師,至今還保存著理學匾碑高懸掛在程氏家廟里。
基本介紹:
許厝村位于走馬埭平原的西部,錦洋溪下游,全村現有823戶,總人口3250人,轄5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地1854畝,水田占多數,山坡地600多畝。
這里有獨特的區域優勢: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水源豐富,適宜大面積種植水稻,是輞川鎮水稻主產區,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縣農科所比鄰而居,在此建立“優質雜交水稻”、“無公害疏菜”、“淡水養殖”等,現規劃為福建省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具備良好的創業環境,外地種植大戶竟相前來承包經營,發展經濟。
有便捷的交通樞紐:一條3公里長的水泥公路,把五個自然村貫通成一條街,連接沿海大通道,西連惠腰公路,通往泉港區,直通福廈
歷史沿革:
祖先開基之地早稱許埭,面靠戴云山,東頻大海,地理位置優越,但地勢低洼開闊,是待改造的鹽咸地,條件十分艱苦,閩南語稱苦地,許埭即苦地諧音。
后經列祖列宗前仆后繼,艱辛創業,事業有成,人丁興旺,人杰地靈,人文薈萃。
至解放初成立許埭鄉,人民公社化分拆成許埭大隊和許厝大隊,1984年改為許厝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許厝村附近有崇武古城、惠安洛陽橋、凈峰寺、華光文博園、潮樂村、陳金城陳伯達故居等旅游景點,有惠安石雕(影雕)、惠安余甘果、崇武魚卷、惠安紫山余甘、洛陽鯽魚、小岞魷魚干等特產,有惠安女服飾、惠安南派布袋戲、惠安木雕技藝、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惠安)、永春紙織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