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壽山鄉 | 隸屬:晉安區 |
區劃代碼:350111201 | 代碼前6位:350111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A |
長途區號:0591 | 郵政編碼:350000 |
轄區面積:約170.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873人 |
人口密度:約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寮村 | ~201 | 村莊 | 紅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寮村 | ~202 | 村莊 | 上寮村位于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東北部,村域內有個百米高的瀑布,故《百丈漈》而得名。…[詳細] |
長基村 | ~203 | 村莊 | 因山較高,且呈長方形,且有一個自然村并排。原先有三個姓氏分成三個小組和一個自然村,后合并成為長基村。…[詳細] |
優山村 | ~204 | 村莊 | 村名因村內有一座大山,形似“老鷂”,而取名“鷂山”的諧音而來。據傳“鷂山”山腳一帶曾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黃巢駐兵之地,現仍保留有部份遺址。…[詳細] |
大坂村 | ~205 | 村莊 | 以北峰三十六洋之一的大坂洋而得名。大坂村面積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10人,121戶,分為三個村民小組。村中有林、程、陳、秦、吳等姓。林姓人數最多,約有…[詳細] |
上侖村 | ~206 | 村莊 | 以其所在地有古跡上侖境而得名。清代,上侖村屬閩侯縣小北嶺區。民國時,屬閩侯縣五區(新店區)下寮鄉。今屬晉安區壽山鄉管轄。村委會建成時間:1982年。…[詳細] |
九峰村 | ~207 | 村莊 | 九峰村位于壽山鄉中北部,有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美譽。這里三山夾兩水、南陽溪和釣月溪雙溪匯流,不僅形成奇石林立、瀑飛濺玉的南陽溪大峽谷、釣月溪野人谷兩…[詳細] |
芹石村 | ~208 | 村莊 | 古代因此地石頭似芹,故稱芹石。芹石村建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宋、展元朝時分屬國縣管轄,明、清時國期至民國28年建層侯官縣小北嶺區,民國29年后…[詳細] |
壽山村 | ~209 | 村莊 | 以盛產壽山石而得名。村委會設立于2008年6月3日。…[詳細] |
芙蓉村 | ~210 | 村莊 | 以盛產芙蓉石而得名。于2006年設立村委會。…[詳細] |
石牌村 | ~211 | 村莊 | 石牌村位于壽山鄉之東南部,古稱石牌墩,以村內古寺石牌寺而命名。…[詳細] |
前洋村 | ~212 | 村莊 | "前洋村舊稱“賢場”,也是朱熹的講學處。明《閩都記》記載”前洋”村這個地名,是因為朱熹在這里講學而得名的,本來是叫“賢場”,后因“賢場”與方言的“前洋…[詳細] |
溪下村 | ~213 | 村莊 | 因溪下溪流經村內而命名。溪下村明清時稱為長彎里村,因明末社會動亂,謝文彩母子從江西省金溪上彩欄避亂遷居于此,清乾隆時,屬候官縣地界,民國時歸屬閩侯縣第…[詳細] |
嶺頭村 | ~214 | 鄉中心區 | 地處小北嶺的嶺頭的居民點。村委會成立于1981年8月。…[詳細] |
葉洋村 | ~215 | 村莊 | 寓意枝繁葉茂,子孫像海水般長流不息。村委會設立于1949年10月。…[詳細] |
菜嶺村 | ~216 | 村莊 | 大量種植蔬菜等農作物的村落。村委會建成時間:2005年。…[詳細] |
貴洋村 | ~217 | 村莊 | 貴洋村俗名龜洋村,“龜”與“貴”諧音,意會帶給人們富貴吉祥,取名源于村頭的一座小山坡上撲著一頭神仙的石龜,至今猶在,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曾經這里是一灣洋,…[詳細] |
沙溪村 | ~218 | 村莊 | 此地有一條小溪,含沙量較多,故名。村委會于1984年設立。…[詳細] |
吾洋村 | ~219 | 村莊 | 數百年來,村落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四季常青、環境宜居,故被稱為“小南洋”而得名。…[詳細] |
江南竹村 | ~220 | 村莊 | 村民從江南遷居而得名。始建于南宋、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村內吳姓氏。從河南建明府近屆到亭江鎮上門牛河村后遷居而來。新中國成立至1962年屬閩候縣…[詳細] |
紅廟村 | ~221 | 村莊 | 歷史傳說:原來只紅鷲大如棕衣大的仙鳥從東飛過西落在紅格樹上而得道,紅鷲、“鷲廟”音近相似故命名為“紅廟”,給村民帶來福祉。…[詳細] |
山頭頂村 | ~222 | 村莊 | 以所在村坐于山頂的而得名。1950年屬閩侯八區,1958年稱山頭頂大隊,1981年后稱為為山頭頂村。村委會建成時間:1993年。…[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盛產壽山石得名。
基本介紹:
壽山鄉位于福州市區北部,從國家森林公園沿山而上約7公里。2004年8月與嶺頭鄉實現鄉鎮合并,合并后總面積170.74平方公里,總人口12177人,轄22個行政村。壽山鄉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海拔在10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比福州市區低5—7℃,森林覆蓋率高達89%。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水源充足、植被保護良好,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豐富,聞名中外的壽山石獨產于該鄉。 2004年,壽山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中取得了可喜成績,實現社會總產值7.7億元,工業總產值5.7億元,農業總產值8980萬元,鄉財政收入977萬元。
以開發壽山石文化旅游為重點,充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壽山鄉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二批高級版綠盈鄉村(鄉鎮)。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壽山鄉上榜。
2010年3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壽山鄉2010年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中國壽山石館坐落在福州晉安區北峰壽山鄉壽山村,是國內唯一的壽山石專業博物館。占地約15畝,建筑面積5000平米。是目前國內惟一由政府主辦的全面介紹壽山石的專業性博物館,是壽山石文化村標志性建
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于晉安區嶺頭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稱“瑞峰林陽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載:“懷安縣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長興二年置”。“長興二年”即公
福州市晉安區華天國防教育訓練中心,地處馳名中外的壽山石之鄉。依托晉安區高炮管理訓練基地,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州市八一七公園”相鄰,海拔470米。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園位于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嶺頭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在北峰嶺頭豬蹄亭山向國民黨軍隊在福州的防守陣地發起攻擊,打響了解放福州的第一-。豬蹄
飛云峽景區坐落于福州市北郊的壽山鄉嶺頭村,距福州市區僅12公里,從國家森林公園沿上而上約7公里,是著名的壽山石“國家礦山公園”的組成部分,海拔400米左右,景區山高林密,山泉清澈,無工業化污
歷史沿革:
唐代屬閩縣,宋、元屬懷安縣,明、清屬侯官縣,民國屬閩侯(林森)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屬閩侯縣第八區、石牌人民公社、北峰人民公社;1962年北峰人民公社歸屬福州郊辦處,1963年改稱北峰區(科級),境內分設石牌、前洋、貴洋、紅寮4個公社;1970年2月,境內設紅寮、嶺頭2個人民公社,屬北峰區(處級);1975年復歸郊區管轄。
1984年分別改為紅寮鄉、嶺頭鄉,1996年紅寮鄉更名為壽山鄉,屬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