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壽山鄉 | 隸屬:屏南縣 |
區劃代碼:350923205 | 代碼前6位:35092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面積:約106.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50人 |
人口密度:約2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壽山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壽山鄉壽山村位于屏南縣東部,屯寧德市蕉城區、周寧縣毗鄰,離縣城32公里,離鴛鴦溪•白水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白水洋景區22公里、太堡樓景區…[詳細] |
降龍村 | ~202 | 村莊 | 降龍村位于壽山鄉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離縣城27公里,即將開通的壽白線二級線貫穿主村。轄區1個自然村,總人口169戶698人,土地總面積113…[詳細] |
梨后村 | ~203 | 村莊 | 梨后村位于壽山鄉東部,距鄉所在地5公里,距屏寧二級路8公里,與北山村接壤,全村總人口247人,53戶,其中在家人口158人,由上下梨后兩個村落組成。
…[詳細] |
北山村 | ~204 | 村莊 | 北山村位于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壽山鄉東部,距鄉所在地七公里,東于白凌村接壤,北于前圪交界,西與梨后村隔壁,南靠白玉村,整個村處于山坡地帶。平均海拔700…[詳細] |
白凌村 | ~205 | 村莊 | 白凌村位于壽山鄉東南部屏寧周三縣交界處,距離鄉所在地12公里,東于前圪村接,北于北山村交接,南于白玉村相交。全村下轄2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165戶…[詳細] |
前圪村 | ~206 | 村莊 | 前圪村位于寧德、周寧、屏南交界處,在壽山鄉的東面,地處高山,平均海拔930米,距省道S303線11.5公里,距壽山村13公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詳細] |
白玉村 | ~207 | 村莊 | 白玉村位于寧屏二級路旁,交通便利快捷,距屏南城關24公里,距壽山鄉政府所在地9公里,距寧德80公里,下轄六斗、李大坪、黃松垅三個自然村,全村235戶,…[詳細] |
上洋村 | ~208 | 村莊 | 上洋村位于壽山鄉西部轄2個自然村,現有人口346人,85戶,在有關部門有大力支持下已通電,安裝了程控電話,飲用上清潔的自來水,但交通狀況較差,長達9公…[詳細] |
太保村 | ~209 | 村莊 | 太保村位于壽山鄉西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5公里,全村67戶382人,土地總面積8779畝,森林面積7623畝,耕地面積1100畝,林地面積綠化覆蓋率8…[詳細] |
硋窯村 | ~210 | 村莊 | 因做硋出名,建村時取名硋窯,后雅化為亥由,2019年改名硋窯,故名。…[詳細] |
疊石村 | ~211 | 村莊 | 疊石村位于壽山鄉西部,村所在地海拔690米,距壽山鄉政府3.7公里,全村79戶,265人,土地總面積5036畝,耕地面積480畝,水稻面積281畝,林…[詳細] |
普嶺村 | ~212 | 村莊 | 普嶺村位于壽山鄉西北部,距鄉所在地3公里,與雙溪鄉七房村交界,海拔760米,土地總面積5710畝,森林面積4708畝,耕地面積1102畝。即將建成的…[詳細] |
鄭洋村 | ~213 | 村莊 | 鄭洋村位于壽山鄉的西北部,至壽山鄉政府所在地7.5公里,西與雙溪七房村接壤,東與本鄉東盤村交界,與周寧縣禮門鄉僅一河之隔(即鴛鴦溪下游)。全村216戶…[詳細] |
東盤村 | ~214 | 村莊 | 東盤村位于壽山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9公里,轄有5個自然村,全村124戶632人,土地總面積9271畝,耕地面積737畝,林地面積3647畝,海拔75…[詳細] |
地名由來:
村建于大𣗬(樹)下,取名“官𣗬兜”,后認為含義不妥,雅化為“壽山”,故名。
基本介紹:
壽山鄉位于屏南縣東部縣境邊界地帶。東南與蕉城洪口接壤,東至東北與周寧縣禮門鄉毗鄰,北連雙溪鎮,西接棠口鄉,南靠黛溪鎮。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壽山村距縣城38公里。全鄉設14個村委會,下轄31個自然村。2000年全鄉1722戶8540人,鄉域面積106.5平方公里,60%地域為海拔75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30%為海拔3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10%為海拔850米以上的高山或高丘平地。
壽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8攝氏度,無霜期240—310天,白玉等低海拔地區達335天,年降雨量1750毫米。境內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社區名單出爐,壽山鄉上榜。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壽山鄉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歷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屏南從古田縣分治。
全縣設16個都,分屬第一、十五都。
1914年,屬東二區。
1940年,撤區建鎮鄉,屬康里鎮。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分屬第二區康壽鄉、第四區壽山鄉,后并入雙溪區。
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建制,屬高峰公社(即雙溪公社)。
1984年9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成立壽山鄉人民政府,改生產大隊為村民委員會,其轄區稱行政村,改生產小隊為村民小組,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