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培斜村 | 隸屬:小池鎮 |
區劃代碼:350802106201 | 代碼前6位:350802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嘉靖《龍巖縣志》載,龍門里小池社有聚落名曰“背畬”。“背畬”的含義,大概為“山背后為畬田”之義。背畬又俗稱背斜,后雅化為“培斜”。
基本介紹:
培斜村簡介
培斜村地處新羅區西部,距中心城市20公里,是革命老區基點村,是省、市、區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全村有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195戶725人,黨員39名,其中女黨員9人。全村現有耕地860畝,林地1.4萬畝;各類大小企業56家,其中竹席廠32家,茶葉加工廠20家,管線廠3家,制漆廠1家。201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52萬元。
近年來,培斜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創建“五個好”黨支部目標,深入開展以“紅土先鋒”為主題的創先爭優活動,圍繞“產業發展二帶三、新村建設好又快”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支部+合作社”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竹制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認定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推介培斜村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竹制品)。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培斜村上榜。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辦命名培斜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生村。
2021年10月,龍巖市農業農村局認定培斜村為龍巖市2021年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竹制品加工)。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遴選推介培斜村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培斜村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培斜村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一批高級版綠盈鄉村。
2020年12月,培斜村入選2020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單(竹制品)。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小池鄉,解放初屬小池區培斜村,1951年11月至1952年屬南山鄉,1953年成立培斜鄉,1956年與南山合并成為南斜鄉,1957年撤區并鄉后屬小池鄉,1958年成立培斜大隊,1984年成立培斜村委會。
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培斜村附近有龍巖龍硿洞、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竹貫古村落、志高神州歡樂園、新羅梅花山、閩西革命烈士陵園等旅游景點,有龍巖斜背茶、蘇坂蜜柚、龍巖山麻鴨、新羅米粉干、沉缸酒、段母包餅等特產,有新羅靜板音樂、龍巖咸酥花生傳統加工技藝、龍巖適中盂蘭盆節俗、龍巖什錦制作技藝、龍巖斜背茶傳統制作技藝、龍門鐵器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