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培豐鎮 | 隸屬:永定區 |
區劃代碼:350803107 | 代碼前6位:350803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轄區面積:約10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文溪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文溪村地處培豐鎮西北部,人口約5380人,32個村民小組,分布鄭、張、饒等12個姓氏,總耕地面積2400畝,是培豐鎮的大村之一,本村林地、生態林約40…[詳細] |
文東村 | ~202 | 村莊 | 文東村地處培豐鎮北部,東與孔夫村交界,西南與文溪村相接。全村耕地面積960畝,12個村民小組,共有443戶,1820人,分布邱、李、張、饒等姓氏。轄區…[詳細] |
孔夫村 | ~203 | 村莊 | 孔夫村位于培豐鎮東部,村部北臨龍巖市東肖鎮隘頭村,南接我鎮長流村,西連文溪村,全村面積約8.8平方公里,距集鎮約4公里,離龍巖中心城市約18公里。全村…[詳細] |
大排村 | ~204 | 鎮中心區 | 大排村地處培豐鎮集鎮地段,現有人口3860人,950戶,劃分29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耕地面積有1700多畝,山地面積20000多畝。本村現有黨員…[詳細] |
洪源村 | ~205 | 村莊 | 洪源村地處培豐鎮東南方向,距集鎮2公里。轄區內人口5268人,劃分11個自然村,36個村民小組,現有黨員126人。本村土地面積約4千余畝,生態公益林面…[詳細] |
長流村 | ~206 | 村莊 | 長流村位于培豐鎮東北部,地處孔夫村、大排村、東中村交界的中心地帶,全村面積6.3平方公里,距集鎮約2公里,離龍巖市中心城市22公里。全村現有人口521…[詳細] |
東中村 | ~207 | 村莊 | 東中村地處永定縣東北部山區,與龍巖市東肖鎮毗鄰,距龍巖市26公里,同龍潭鎮接壤,距永定縣城50公里。村委會下屬14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754人,阮、…[詳細] |
振東村 | ~208 | 村莊 | 振東村現有人口1546人,378戶,土地面積890畝,糧食播種面積760畝,山林面積9234畝,下轄8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其中樟坑小組屬革命基點村…[詳細] |
豐田村 | ~209 | 村莊 | 豐田村坐落在培豐鎮東部,與龍潭鎮、適中鎮交界,全村面積5.6平方公里,境內煤炭、石灰石等資源蘊藏豐富,現有人口2400多人,560戶,劃分為16個自然…[詳細] |
嶺東村 | ~210 | 村莊 | 嶺東村地處培豐鎮東南方向,與適中鎮交界。全村有410戶人,總人口1836人,有11個村民小組,1個革命基點村,黨員有50名。本村耕地面積1300多畝,…[詳細] |
上和村 | ~211 | 村莊 | 上和村地處培豐鎮東北方向,與新羅區東肖鎮相鄰。全村共有290戶,1168人,有10個村民小組,4個革命基點村,47名0員。村落布局分散,耕地面積約13…[詳細] |
地名由來:
得名于《莊子?逍遙游》“故九萬里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民國期間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均稱“培風”。具有人們所向往的豐收和豐裕之意。
莊子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為寓言《莊子》,被唐明皇封為《南華經》,他本人…… 莊子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培豐鎮位于縣境東北部、永定河上游。東鄰新羅區適中鎮,西靠坎市鎮,南與撫市鎮、龍潭鎮接壤,北與新羅區紅坊、東肖兩鎮相連,面積102.2平方公里。1993年從坎市分出設鄉,1994年撤鄉建鎮。鎮政府設于大排村,距縣城50公里。2000年,全鎮有11個村委會,239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9個),8268戶38597人。居民以講客家方言為主,部分自然村兼講“金子學”方言(該地群眾自譽為像金子一樣寶貴的語言。它不同于客家話、龍巖話以及閩南話,是自成一家的帶閩南腔的方言)。有2所初中,16所小學,鎮衛生院和礦務局醫院各1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培豐是永定蘇區的組成部分。民國17年(1928)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培豐鎮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福建的燕子巖位于永定縣培豐鎮孔夫村西山側,亦為永定、新羅之界山,以“洞中多石燕”而得名。它以造化之奇巧,山形之妙設,巖石之磊落,洞穴之深邃,寺廟之精美而著名。從孔夫村向燕子巖遙望,只見壁立的
鄧子恢舊居(鄭庸經祖宅)位于培豐鎮文溪村,年代為1928。鄧子恢舊居(鄭庸經祖宅):位于培豐鎮文溪村鄭厝,始建于1890年,由閩西著名革命先烈鄭榮金之父親手建造。該舊居座西偏南,朝東偏北,土
歷史沿革:
明、清屬太平里。
民國時稱第十一區、第四區、坎市聯保。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屬第九區蘇、坎市區蘇,區署在坎市老街“德豫翔”店。
1930年合并為太平區。
1940年改設鎮。
1942年稱人和鄉、佛坎鄉。
1947年又改鎮,鎮公所設在坎市天后宮。
新中國成立后設培坎區,后改第五區。
1956年并高陂、坎市為坎市區。
1958年先稱鄉,后改坎市人民公社。
1961年設坎市工委,轄坎市、高陂、虎崗、灌洋、田地、培豐6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