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泉村 | 隸屬:平山湖蒙古族鄉 |
區劃代碼:620702211202 | 代碼前6位:62070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地質氣候原因,山巒、巖石、泥土皆紅色,有河道山泉一處也為淡紅色,故稱之為“紅泉”,傳說,遠古時西王母在此泉沐浴,因身心舒張,經血下滴,把泉水染紅,泉水下流,又把整個山巒染紅,后人為記住這一事件,才把此泉稱之為“紅泉”。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紅泉村被命名為2020年度甘肅省衛生村(社區)。
基本介紹:
平山湖蒙古族鄉紅泉村,是甘州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村,現有1個社,25個牧點,可利用草原面積約20萬畝。全村現有97戶232人,常住人口150人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20人,2019年已全部脫貧。特困供養人員4戶4人(孟克、巴澤夠爾、操立瑪、任青草),低保戶9戶14人,其中一類低保3戶6人(閆文一家兩口、劉述軍一家兩口、特古斯一家兩口),二類低保5戶5人(金花、金寶、郭雪云、閆軍、任孟),三類低保1戶3人(其米格)。2019年可支配收入達15143元,2020年可支配收入27834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2萬元,2021年村集體收入8.5萬元。
2015年花費38萬余元,在紅泉堡新
歷史沿革:
1962年12月,鄉政府核算體制下放,紅泉村委會叫紅泉生產大隊,1968年4月,縣革委會將當時烏蘭蒙古族鄉(現平山湖蒙古族鄉)改為烏蘭人民公社,紅泉生產大隊同時更名為烏蘭生產大隊,同年,烏蘭生產大隊成立大隊革委會,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1名,文書1名,1976年10月恢復原名紅泉生產大隊,1983年,平山湖鄉實行大包干,將大隊名稱改為村,1988年6月村委會改為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紅泉村附近有張掖大佛寺、屋蘭古鎮旅游景區、丹霞口文旅小鎮、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平山湖大峽谷、甘泉公園等旅游景點,有張掖紅地球葡萄、張掖玉米種子、甘州搓魚子、高山馬鹿、煎血腸、甘州胰子等特產,有裕固族民歌、高臺民歌、高臺“倒秧歌”、高臺社火鼓譜、高臺慢性接骨法、攢骨法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