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土門鎮 | 隸屬:古浪縣 |
區劃代碼:620622102 | 代碼前6位:62062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H |
長途區號:0935 | 郵政編碼:733000 |
轄區面積:約167.1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眾興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愿望得名,希望社區大眾興旺發達,故名。…[詳細] |
土門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土門原名哨馬營,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巡檢御史羅亨信奏設古浪守御千戶所,改哨馬營為土門。意為土中生金,門納賢才之意。…[詳細] |
漪泉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在清代因土門上游有泉水涌出,溪水潺潺,名漪泉。清代列為古浪十景之一《漪泉流飲》。民國二十七年(1938)《古浪縣志》有記載,故名。…[詳細] |
臺子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明萬歷年筑土臺,修建馬廟一座,當地人稱馬廟臺子,故名。…[詳細] |
教場村 | ~203 | 村莊 | 因此地清代時為駐軍練兵的校場,故名。新中國成立前屬古浪縣振育鎮一保。新中國成立后屬古浪縣三區一鄉,1952年屬上河鄉,1955年撤區并鄉屬土門鄉,合作…[詳細] |
青萍村 | ~204 | 村莊 | 因歷史上此地上游多小丘陵,有泉水涌出,下游形成湖灘,湖灘中有草木植物浮萍生在水面,故得此名。…[詳細] |
大灣村 | ~205 | 村莊 | 以其境內的張、黨家二灣得名大灣村。新中國成立前屬古浪縣振育鎮二保。新中國成立后屬古浪縣三區二鄉,1952年屬振南鄉,1955年撤區并鄉屬土門鄉,合作化…[詳細] |
三關村 | ~206 | 村莊 | 以其境內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修建三官廟一座,后據此命名為三官村,文化大革命時為破除封建迷信更名為三關村。…[詳細] |
新勝村 | ~207 | 村莊 | 因取意本地居民迎接新的勝利,故名。新中國成立前屬古浪縣振育鎮三保。新中國成立后屬古浪縣三區三鄉,1952年屬和樂鄉,1955年撤區并鄉仍屬和樂鄉,合作…[詳細] |
和樂村 | ~208 | 村莊 | 以明長城(土墻)豁落得名。解放后以諧音演變為和樂,故名。…[詳細] |
胡家邊村 | ~209 | 村莊 | 因胡姓居民長期駐牧、耕種于明長城內外,故名。…[詳細] |
王府村 | ~210 | 村莊 | 王府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寶塔寺村 | ~211 | 村莊 | 以其境內有一座古建筑寺廟寶塔寺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前屬于古浪縣振育鎮第四保,新中國成立后屬于古浪縣三區四鄉,1952年屬保和鄉,1955年撤區并鄉仍屬保…[詳細] |
永東村 | ~212 | 村莊 | 永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永西村 | ~213 | 村莊 | 永西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豐村 | ~214 | 村莊 | 因其居住地村民多是從永豐堡東、西兩村搬遷而來,意為新型的永豐堡人,故將居住點稱為新豐村。…[詳細] |
西灘村 | ~215 | 村莊 | 因此地位于胡家邊的西邊的灘地,故名。1978年與胡家邊大隊分開后新建西灘大隊,1985年改建屬胡家邊鄉西灘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撤鄉并鎮后屬土門鎮管…[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初,該地為哨馬營,明正統年間,巡撫都御史羅亨信始改為土門,萬歷年間筑堡。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羅亨信(1377~1457),字用實,廣東東莞人,明朝永樂二年(1404)進士,抵抗瓦剌侵略,官至左副都御史。 羅亨信自幼聰穎好學。永樂二年(1404),考中進士。改庶吉士,授工部給事中。羅亨信前往視察浙江水災,上奏減免嘉興、海鹽、…… 羅亨信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土門鎮位于縣城東北30公里處,總土地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7.13萬畝。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6.6℃,年均降雨量250毫米,全年無霜期160天。
行政區劃:轄1個居民委員會,16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7817戶,鄉鎮總人口39301人,鄉鎮從業人員19651人。
六通情況:16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公路,9個村通自來水,3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15人,病床18張;有各類學校19所,教師472人,在校學生7627人。
經濟指標: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2534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812公頃,糧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土門鎮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7月,土門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55年,建土門鄉。
1958年,合峴子、土門、保和3鄉成立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土門人民公社。
1982年,設土門區,轄土門、青萍、保和、胡家邊、和樂5鄉。
1984年,恢復土門鄉。
1985年,改建土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