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關鄉 | 隸屬:積石山縣 |
區劃代碼:622927210 | 代碼前6位:622927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甘N |
長途區號:0930 | 郵政編碼:731100 |
轄區面積:約29.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尕陰洼村 | ~200 | 村莊 | 因高寒陰濕,海拔高,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尕陰洼大隊。1958年,改名為燎原大隊,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1981年…[詳細] |
大茨灘村 | ~201 | 村莊 | 因該村由于地貌平坦,植被多刺,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大茨灘大隊。1958年,改名為紅光大隊,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詳細] |
大寺村 | ~202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座寺院,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大寺大隊。1958年,改名為先進大隊,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1981年撤社…[詳細] |
小關村 | ~203 | 鄉中心區 | 因之前境內有一關口,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1981年撤社建鄉,改名為小關鄉小關村![詳細] |
唐藏村 | ~204 | 村莊 | 因唐朝時期,聚居著藏族人民,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唐藏大隊。1958年,改名為永豐大隊,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19…[詳細] |
五家堡村 | ~205 | 村莊 | 因之前有一吳姓地主修建一座城堡,故名。以前屬于臨夏縣小關鄉管轄區域,后劃分為別藏公社,1978年劃分為小關公社,1981年撤社建鄉,改名為小關鄉吳家堡…[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鄉駐地位于小關村而得名,相傳小關村以前有一個關口故名。
基本介紹:
小關鄉位于積石山縣西南角,平均海拔2300米,全鄉共有6個行政村,57個合作社,2082戶,10079人;全鄉總耕地面積為14200畝,人均占有耕地1.4畝。全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副業為輔,農作物以油菜、蠶豆、小麥為主,自然災害頻繁,常年產量低而不穩。由于小關鄉地處偏僻,信息閉塞,群眾整體文化素質較低,生活普遍困難,"五難"問題仍是制約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全鄉現有低收入人口931戶、5251人,占總人口52.1%,絕對貧困人口275戶、1540人,占總人口的15.3%,而且返貧現象十分突出,為全縣最貧困鄉之一。
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
歷史沿革:
清代屬于西鄉十五會,1940年屬于永壽鄉。
小關鄉原屬癿藏人民公社,1958年撤銷鄉建置,1978年從癿藏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小關人民公社,并于1983年改人民公社為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