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蓮麓鎮 | 隸屬:康樂縣 |
區劃代碼:622922104 | 代碼前6位:62292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N |
長途區號:0930 | 郵政編碼:731100 |
轄區面積:約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347人 |
人口密度:約1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山溝村 | ~200 | 村莊 | 自古以來,此地地處于半山,路陡,山高,溝大,居住比較分散,故而得名大山溝。…[詳細] |
地寺坪村 | ~201 | 村莊 | 半山平灘,有過佛教寺院,故名。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河口村 | ~202 | 村莊 | 地處洮河、景古倒流河交叉地帶,故名。河口村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蓮麓鎮下轄的社區。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292210420…[詳細] |
蓮花山村 | ~203 | 村莊 | 以前曾屬足古川大隊,由于離足古川大隊較遠,為工作方便等原因,與足古川大隊分離,更名為蓮花山大隊,后來又更名為。…[詳細] |
蛇路村 | ~204 | 村莊 | 此地路象蛇的形狀,因此得名蛇路,稱之蛇路村。因位于蛇路自然村,故名。…[詳細] |
寺址村 | ~205 | 村莊 | 清朝中期,此地有一寺廟,故名。1980年土改下放以前曾與蛇路村同屬寺址大隊,在土改后與蛇路大隊分離,一直沿用寺址村名至今。…[詳細] |
枉子溝村 | ~206 | 村莊 | 此地呈一字形封閉式深溝,在明清時代前后此地古樹參天,是原始森林,居住農戶無幾,但是此地是去冶力關的必經之路,臨洮及其它地方的商販在此地收購和制作老木牛…[詳細] |
下扎村 | ~207 | 村莊 | 此處以前是藏族居住的地方,下乍屬藏文漢譯,因村委會駐地靠近下乍莊,故稱之為下乍村民委員會。…[詳細] |
線家灣村 | ~208 | 村莊 | 1980年土改下放以與枉子溝大隊為同一大隊,在土改后與枉子溝大隊分離,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斜角灘村 | ~209 | 鎮中心區 | 土改以前稱之為斜角灘大隊,以后更名為斜角灘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扎那山村 | ~210 | 村莊 | 自古以來,此地是藏族地名,漢譯為扎那山,因村委會坐落于此,故稱為扎那山村民委員會。…[詳細] |
足古川村 | ~211 | 村莊 | 因村委會坐落在足古川莊,故名。1958年稱為蓮麓人民公社足古川大隊,1984年更名為蓮麓鄉足古川村民委員會,2012年12更名為蓮麓鎮足古川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蓮花山風景區坐落于此,鎮政府在美麗的蓮花山麓之腳下,故而得名為蓮麓鎮。因為是轄區,鎮政府在美麗的蓮花山麓之腳下,故而得名為蓮麓鎮。
基本介紹:
蓮麓鎮位于康樂縣最南端,距縣城47公里,總面積74平方公里。全鄉有12個行政村,67個合作社,2274戶、10910口人,人均耕地面積1畝,其中水澆地4700畝,全鎮90%的村吃上了自來水。洮河、冶木河流經全鎮6個村,著名的蓮花山旅游名圣就在本鎮境內,這里平均海拔2100米,平均氣溫6℃,年降雨量550mm,無霜期為120—130天。2004年,人均純收入1030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403萬元,計劃生育率為95.54%,全鎮有13所學校,1443名學生,適齡兒童入學率98.7%。
蓮麓鎮是一個以種植和旅游為主的農業綜合鎮。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結合鎮情、民情,堅持開放、開發、搞活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會命名蓮麓鎮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7月,蓮麓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20日,康樂縣解放,望蓮鄉(后更名洮冶鄉)屬景古區管轄。
1955年10月,設立蓮麓鄉,歸景古區管轄。
1958年4月,撤區并鄉,轄蓮麓、蓮豐、蓮合、蓮山、蓮海、蓮景6個高級合作社。
1958年9月,撤鄉改建為蓮麓人民公社,政區不變。
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恢復鄉鎮政權組織。
2002年12月11日蓮麓鄉撤鄉建鎮,改為蓮麓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