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集星村 | 隸屬:銅盂鎮 |
區劃代碼:440513108209 | 代碼前6位:44051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有“集體光芒四射,前途無量”之意,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城市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集星村上榜。
2021年12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于集星村2021年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集星村地處練江支流北港運河官田出水溪交匯處,昔年溪中有小丘,水漲不淹,景觀奇秀,取名神仙仔村,后美稱神仙里村。全村5741人,主要勞動力2763人。1949年后興修水利,北港運河橫貫村南,農產品以稻谷、甘薯為主。
該村地靈人杰,人才輩出,有中國電影的先驅者——蔡楚生先生,其故居是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蔡楚生先生少年時期在這里學習、生活,現在故居內展示了他生前用過的書桌、洗面架、衣柜、文房四寶等二十世紀初潮汕農村特色的整套生活用品,以及一生參與27部影片創作的圖片及資料,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及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的《漁光曲》,和生平各個時期的資
歷史沿革:
明崇禎四年(1631),祖先從浙江省淳安縣到此定居,起名為“神仙仔村”;清朝時已是人多地廣,改稱“神仙里村”;1949年劃分至銅盂轄區內,經歷成立互助社、初級社、高級社等階段后,1958年稱“集星大隊”;1984年稱“集星鄉”;1986年稱“集星村委會”;1988年稱“集星管理區”;1999年稱“集星村委會”,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集星村附近有汕頭蓮花峰風景區、大峰風景區、潮陽靈山寺、潮陽蓮花峰摩崖石刻、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海門蓮峰書院等旅游景點,有西臚烏酥楊梅、金玉三捻橄欖、潮陽姜薯、鴛鴦膏蟹、酥皮蟹盒、鱟馃等特產,有潮陽英歌、潮陽剪紙、潮陽笛套音樂、貴嶼雙忠信俗、潮陽英歌舞等民俗文化。
蔡楚生 (1906~1968)廣東潮陽銅盂鎮集星村人。1927年后在上海、香港創辦上海聯華影藝社、昆侖影業公司,歷任中央電影局藝委會主任、電影局副局長,中國影協主席。192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