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金村 | 隸屬:井岸鎮 |
區劃代碼:440403107211 | 代碼前6位:44040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C |
長途區號:0756 | 郵政編碼:519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黃金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黃金村位于井岸鎮南端,靠近雞啼門水道,寧靜秀麗。歷來主要以農業種養業和捕漁為經濟發展支柱,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村”。
隨著城市發展,黃金村附近有華發水郡、里維埃拉等一些大型樓盤和知名醫院遵義五院,可謂黃金寶地。黃金村計劃整合資源,爭取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和發展旅游休閑度假產業,使黃金村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
交通:乘公交巴士409路在黃金村口站下車;乘公交巴士405、502、602、602A路在偉創力站下車
黃金村與北澳村、雞咀村、龍西村、草朗村、西灣村、西埔村、黃楊村、新青村、新堂村、新青科技工業園、五福村、東風村、尖峰村、坭灣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1912年)立村,當時僅有6戶人家,稱為六戶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黃金生產大隊,歸中山縣東澳公社管轄。
1965年稱黃金村,歸斗門縣乾務公社東澳大隊管轄;1969年與四新大隊合并成立黃金漁業公社,1985年撤銷漁業公社歸屬坭灣區,1987年歸井岸鎮,改稱黃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黃金村附近有御溫泉渡假村、斗門南門村、鱷魚島、金臺寺、黃楊山、白藤湖度假區等旅游景點,有白蕉海鱸、斗門海鱸、斗門南美白對蝦、珠海蔗子貍、斗門河蝦、斗門艾餅等特產,有沙田民歌、漢族傳統婚俗(斗門水上婚嫁習俗)、大赤坎明火叉燒燒排骨、鑊邊糍、斗門趙氏皇族祭禮、斗門蓮洲地色等民俗文化。
斗門縣沿海江河皆有出產,尤以黃金附近河段產風鱔歷史最長,數量最多,體肥肉嫩,暢銷港澳、日本。炒食清脆香爽,燜食膠滑甘甜。( 珠海)黃金風鱔是廣東省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