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咀村 | 隸屬:羅坑鎮 |
區劃代碼:440705103207 | 代碼前6位:44070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J |
長途區號:0750 | 郵政編碼:529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村北石山伸入潭江青膽洋中,古稱“青膽石”,形似獸嘴,后“嘴”簡作“咀”,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石咀村被確定為2023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23年5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予石咀村匯源村、新塘村2022年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21年12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于石咀村2021年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石咀村基本情況簡介
石咀村位于羅坑鎮西南方,與南聯村、陳沖村相鄰,全村總人口3000人,耕地面積3313畝,魚塘面積1350畝。轄下1個經濟合作社,11個村民小組。村集體經濟以魚塘發包收入為主,盛產水菜、西洋菜。
石咀村有五邑地區規模罕見的嶺南廣府風格祠堂——林氏家廟,全祠五進,氣勢恢宏,始建于清雍正年間,于雍正癸丑【1733】年上梁,到乾隆三年【1738】年告竣,歷時五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進深70余米,清光緒年間重修。至今已有272年歷史。家廟存有乾隆三年由進士任歸善(今惠陽)縣儒學訓道原署本教喻博羅訓道事十七世孫殿元碑記及光緒年間重修碑文,祖先神位證明了中華民族落
文化旅游:
新會林氏家廟是一處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屬于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體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區規模罕見的嶺南廣府風格祠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語)
歷史沿革:
舊稱沙崗,晚清時為避與開平沙崗同名而改稱為石咀鄉。
民國時期為石咀鄉。
1954年曾劃分成石咀鄉、沙岡鄉。
1958年又合并為石咀管理區。
1959年石咀管理區分井文、南聯、下沙、上沙、中沙、姜勝6個大隊。
1965年調整成石咀、南聯、下沙3個大隊。
石咀大隊于1984年稱石咀鄉。
1986年稱石咀村委會。
1988年復稱石咀管理區。
1999年改稱石咀村委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石咀村附近有石咀林氏家廟、啟超故里·小鳥天堂文化旅游區、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小鳥天堂、江門梁啟超故居等旅游景點,有新會陳皮、新會大紅柑、新會甜水蘿卜、睦洲黃沙蜆、新會柑普茶、陳皮雞等特產,有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火畫扇、崖門海戰流傳故事、新會司前木版年畫、新會葵藝、新會“蔡李佛”拳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