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徐聞縣 | 隸屬:湛江市 |
區劃代碼:440825 | 代碼前6位:44082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粵G |
長途區號:0759 | 郵政編碼:524000 |
轄區面積:約19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3.33萬人 |
人口密度:約32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2個鎮、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徐城街道 | 11.91萬人 | 34.28km2 | 徐城街道辦為縣政府所在地,總面積34.28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6.6平方公里,有耕地6520畝,行政轄龍尾、向陽、木棉樹、南門塘、華建、大糖、附城7個…[詳細] |
邁陳鎮 | 5.52萬人 | 129km2 | 歷史沿革 邁陳鎮,形成于清康熙年間,原稱蒙松,即多細雨之意。相傳清順年間, 有一商人陳兆明從福建莆田移居此地開商店,鄰近村民也相繼到陳家店經商,生…[詳細] |
海安鎮 | 2.3萬人 | 37.5km2 | 歷史沿革 海安歷史悠久。原稱博漲村,早在唐代就在杏磊建驛站,專供王朝官吏南巡駐足和傳遞文書。宋代的蘇東坡、李綱,明代的湯顯祖都留下蹤跡。海安境內的博…[詳細] |
曲界鎮 | 4.59萬人 | 160km2 | 歷史沿革 曲界鎮境,明清時期,隸屬徐聞縣積善鄉。民國初年沿清制;民國20年(1 931年)設立曲界鎮,屬徐聞縣第二區(也稱上東區),區公所在曲界圩;…[詳細] |
前山鎮 | 2.9萬人 | 103km2 | 歷史沿革 前山鎮轄境于明清時屬積善鄉,清乾隆八年( 1743年)始建于前山圩。該圩靠近前山村,村處山丘前,故得名。民國20年(1931年)8月置前山…[詳細] |
西連鎮 | 3.07萬人 | 80km2 | 歷史沿革 西連鎮,形成于民國2年(1913年),初名新市(圩);民國初年改名西連,意示在縣境最西端。明、清時期,此地屬仁政鄉。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2…[詳細] |
下橋鎮 | 4.26萬人 | 150km2 | 歷史沿革 下橋圩形成于明正德年間,原稱隆盛市(圩),后因址傍省道公路橋——下橋而改稱下橋市(圩)。明清時期屬積善鄉。民國20年(1931年)為六區的…[詳細] |
龍塘鎮 | 5.05萬人 | 183km2 | 龍塘鎮位于雷州半島南麓,總人口53143人,耕地面積101049畝,鎮政府所在地龍塘墟距徐聞縣城、粵海鐵路徐聞站約16公里,距海安港8公里、粵海鐵路…[詳細] |
下洋鎮 | 2.04萬人 | 75km2 | 歷史沿革 下洋圩形成于清嘉慶年間,初名新市,因傍依下洋村西邊,后改名下洋圩 。 1945年5月,其集市從村西遷到村東(現址),仍沿原名下洋圩。清以…[詳細] |
錦和鎮 | 3.5萬人 | 103.2km2 | 錦和鎮的錦上添花囊圩,原稱新安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此興建“錦囊衛所”后易名為錦囊。明、清時期,此地錄屬徐聞縣積善鄉。民國初年沿清制,民國…[詳細] |
和安鎮 | 3.03萬人 | 42.2km2 | 歷史沿革 明清時,其地屬徐聞縣積善鄉,為雷州府二十八都。民國初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建立和安鄉,隸徐聞縣第二區。建國后,1950年5…[詳細] |
新寮鎮 | 2.31萬人 | 46.6km2 | 歷史沿革 新寮圩形成于清末。相傳明前,今新寮鎮轄地為荒島,明初始有 福建省莆 田人漂泊到此島上,以淺海捕撈為生,搭棚蓋草寮定居,故稱新寮島。明、清時期…[詳細] |
南山鎮 | 7.21萬人 | 146.3km2 | 歷史沿革 南山鎮,明清時期屬太平鄉;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屬 徐一區;1957年12月,屬附城鄉,領高級社3個;1958年11月…[詳細] |
城北鄉 | 3.4萬人 | 125km2 | 歷史沿革 城北鄉,明清時期屬太平鄉。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屬徐一區;民國25年(1936年),屬徐一區的龍華鎮;民國30年…[詳細] |
角尾鄉 | 2.22萬人 | 37km2 | 歷史沿革 此地形似一支角伸向大海,故稱為角尾,而最南端稱為沼尾角。明、清時期,此地隸屬仁政鄉。民國初年沿清制,民國20年(1931年)設立角尾鄉,…[詳細] |
地名由來:
“徐聞”是古越語地名,應以古狀語釋意。按壯語,‘徐’的音應作壯語的‘村’解,‘聞’即汶字音(今兩廣的廣大地方仍稱泉水為汶水),所以徐聞意有汶水的村,或簡稱汶村。古狀音譯為“泉水村”意。
基本介紹:
中國大陸最南端標志塔-滘尾角燈塔 縣人民政府駐徐城街道,郵編:524100。代碼:440825。區號:0759。拼音:XuwenXian。
基本概況
徐聞縣地處中國大陸的最南端,其境內的燈樓角與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和臺灣島的鵝鑾鼻并稱中國陸地的“南三端”。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是知名度極高的景點。在臺灣,鵝鑾鼻也具有與“天涯海角”相似的地位。與上述兩地相比,地處徐聞的大陸最南端則更顯大氣,景點內容更加豐富,是南三端中的“大端”。徐聞正在日益演變成為一個富有特殊魅力的旅游勝地。
還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徐聞的文化標志之一:登云塔
徐聞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刀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徐聞縣入選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徐聞縣人口數量為63.33,位列湛江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廣東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3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740位。
2020年12月,2020中國無霾縣排行榜發布,徐聞縣位列第6名。
2020年6月,徐聞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廣東片區)。
2019年10月,徐聞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7年12月,徐聞縣上榜2017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范縣。
2016年2月,徐聞縣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歷史沿革:
徐聞縣歷史悠久,是嶺南建制最早的縣份之一。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遣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南越,置徐聞縣,轄今雷州半島地,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商賈云集,經貿繁榮。
古諺曰:“欲拔貧,詣徐聞”。
先后為合浦、珠官、珠崖、齊康、徐聞等郡(縣)署之駐地。
星移斗轉,滄海桑田。
徐聞縣歷經數度易名、析置,縣治數次搬遷,在興衰輪回中跨過2000多年的歷史。
曾被朝廷貶到徐聞的明代大戲劇家湯
區劃: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