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興縣 | 隸屬:郴州市 |
區劃代碼:431023 | 代碼前6位:431023 |
行政區域:湖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湘L |
長途區號:0735 | 郵政編碼:423000 |
轄區面積:約19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8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0個鎮、5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便江街道 | 18.88萬人 | 261.66km2 | 【建置】2012年4月,永興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湘民行發〔2012〕12號),將城關鎮、城郊鄉、碧塘鄉成建制合并,設立便江鎮,因地處耒水上游的便江河畔…[詳細] |
湘陰渡街道 | 3.36萬人 | 97km2 | 【建街】2018年7月,根據《湖南省民政廳關于撤銷永興縣便江鎮設立便江、湘陰渡兩個街道的批復》(湘民行發〔2018〕6號),設立湘陰渡街道。湘陰渡街道…[詳細] |
馬田鎮 | 7.3萬人 | 81km2 | 復和鎮、馬田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馬田鎮
永興縣轄鎮。1950年屬太平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設馬田礦區公社,1980年劃出馬田鎮,置馬田鄉,…[詳細] |
金龜鎮 | 2.1萬人 | 52.6km2 | 香梅鄉、金龜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金龜鎮
永興縣轄鎮。1950年屬金安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4年更名東風公社,1980年為金龜公社,1984年改…[詳細] |
柏林鎮 | 2.66萬人 | 117km2 | 永興縣轄鎮。1950年屬柏和鄉,1958年屬紅專公社,1961年設柏林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8.9公里,面積1…[詳細] |
鯉魚塘鎮 | 1.84萬人 | 216.9km2 | 鯉魚塘鎮位于湖南省的東南地區,在永興縣的東部,在北緯23度附近,屬于亞熱
帶氣候,適合于各種主要農作物的生長。從地形上觀察,鯉魚塘鎮為丘陵中的一片盆…[詳細] |
悅來鎮 | 2.16萬人 | 52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悅油鄉,1958年屬五星公社,后劃歸油麻公社,1960年析置悅來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9公里,面積52平…[詳細] |
黃泥鎮 | 1.38萬人 | 126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仁勇鄉,1951年屬竹葉塘區,1958改上游公社(一度稱東方紅公社),1980年更名黃泥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詳細] |
樟樹鎮 | 2.07萬人 | 97.5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分屬金安鄉和洞口鄉,1958年屬柏林公社,1960年析置樟樹公社,1966年更名前進公社,1980年復名樟樹公社,1984年改鄉…[詳細] |
太和鎮 | 1.02萬人 | 97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柏和鄉,1958年屬柏林公社,1960年與雙合公社合并為雙豐公社,1981年析置太和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詳細] |
油麻鎮 | 2.73萬人 | 43km2 | 三塘鄉、油麻鄉成建制合并設立油麻鎮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悅油鄉,1951年屬油麻圩區,1956年設油麻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詳細] |
高亭司鎮 | 4.33萬人 | 46km2 | 高亭鎮改設為高亭司鎮
永興縣轄鄉。1949年屬高亭鄉,1950年屬山峰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屬高亭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詳細] |
城郊鄉 | 7000人 | 54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環城鎮,1958年屬城關公社,1984年置城郊鄉。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0.7萬。鄉政府駐城關鎮城郊。轄五城、觀前、城郊、黃竹…[詳細] |
洋塘鄉 | 1.61萬人 | 51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文良鄉,后屬高亭公社,1960年析置文明公社,1966年更名紅星公社,1980年復稱文明公社,1982年更名洋塘公社,1984…[詳細] |
大布江鄉 | 9236人 | 119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石龍鄉,1958年屬紅星公社,1961年設大布江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4.5公里,面積119平方公里,…[詳細] |
龍形市鄉 | 6893人 | 157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石龍鄉,1958年置龍形市公社,1966更名紅衛公社,1981年復名龍形市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6.3…[詳細] |
七甲鄉 | 8033人 | 125.4km2 | 永興縣轄鄉。1950年屬石龍鄉,1958年屬龍形市公社,1960年析置七甲公社,1969年更名高峰公社,1980年復名七甲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詳細] |
地名由來:
宋熙寧六年(1073年)以“永世興旺”之意定名永興縣,沿襲至今。
基本介紹:
永興縣總面積1979平方公里,轄8鎮17鄉,總人口63萬,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縣。交通便捷,資源豐富,風景優美,素有“華僑之鄉”、“油茶之鄉”、“魚米之鄉”、“煤炭之鄉”、“冰糖橙之鄉”的美譽,2002年9月又被世界白銀協會授予“中國銀都”稱號。近年來,我縣在省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工作全局,按照“堅持項目帶動、調優經濟結構、突出工業強縣、實現跨越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體的“三化”進程,大力實施工業園帶動、“中國銀都”發展、“永興冰糖橙”品牌、旅游產業開發戰略,抓住觀念更新、機制轉換、結構調整、環境優化
榮譽排行:
2024年12月,永興縣上榜2024全國旅游百強縣市第32名。
2023年6月,永興縣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2023年2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公布永興縣為湖南省柑橘品改示范縣。
2023年1月,永興縣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永興縣入選。
2022年12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命名永興縣為2022年度湖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22年8月,永興縣入圍2022年“兩山”發展百強縣,排名第79。
2021年11月,永興縣榮獲2021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永興縣人口數量為53.85,位列郴州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位。
歷史沿革: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始置便縣,以境內便江得名,屬桂陽郡。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始國(9),改便縣為便屏縣,屬南平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廢新復漢室,郡、縣恢復舊名。
便屏縣復稱便縣,屬桂陽郡。
三國為吳地,屬桂陽郡,西晉、東晉因之。
南北朝寧永初元年(420),便縣并入郴縣,隸屬桂陽郡。
陳永定三年(559),復置便縣,隸湘州桂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便縣再次并入郴縣。
唐開元十三年(725),郴州刺
區劃: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