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泥社區 | 隸屬:白泥鎮 |
區劃代碼:520524114001 | 代碼前6位:5205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21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當地在彝族先民入主后是“báiní”部族管領,漢音譯為“白泥村”之名。
基本介紹:
白泥村屬山地類地貌,為白泥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幅員面積5.35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小組,1092戶農戶,4384人,勞動力3612人。全村耕地面積3910畝,其中水田861畝,林地面積560畝,人均耕地(含林地)面積0.89畝。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珠白、安白、熊白公路穿村而過。農用電網完備,電話已進入80%農戶家庭,寬帶也開始進入的農戶。糧食種植以水稻、玉米、紅薯、大豆為主,種植面積2600畝;養殖業以家畜、家禽為主,年均出欄生豬1000多頭、家禽6000多只。2010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人均占有糧500公斤;農民收入主要來自種養業、小本經營和外出打工為主,常年在外打工800余人。
歷史沿革:
1950年隸屬于白泥鄉;1958年成立白泥大隊,屬白泥公社管轄;1984年白泥大隊改為白泥村,白泥公社改為白泥鄉,白泥村屬白泥鎮管轄;2016年白泥鎮改鎮,白泥村屬白泥鎮管轄。
2016年改為白泥居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白泥社區附近有織金洞、織金關水利風景區、織金古建筑群、恐龍湖水利風景區、織金財神廟、織金大峽谷等旅游景點,有織金頭花蓼、織金續斷、織金竹蓀、貴州織金農家土制煙熏臘肉、織金白鵝、織金發粑等特產,有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砂陶制作工藝、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