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果底社區 | 隸屬:化起鎮 |
區劃代碼:520524104005 | 代碼前6位:5205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21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該地山清水秀,四面環山,屬山嶺盆地,因以前種過許多果樹,得名“果底”,故以此冠名。
基本介紹:
果底村東抵化起鎮,南抵木弄村,西抵楊柳河,北抵中山村。本村耕地面積1581.87畝,其中田494畝,人口2221人。本村轄12個村民組。
近年來基礎設施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實現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相比,尤其是同縣城日新月異的發展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同時,隨著建設進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如排水設施、垃圾處理等設施嚴重匱乏,從而造成農村的居住環境較差,嚴重的影響自己的生活;特別是道路交通問題,雖然實行了“村村通工程”,但許多通組以土路交通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滿路泥濘。由于路況較差,農-輸蔬菜瓜果等農副產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損失,阻礙商品流通;有的道路過于狹窄,
歷史沿革:
解放前隸屬于龍場區化起鄉;1954年改屬化起區化起鄉;1958年成立果底大隊,屬化起公社管轄;1959年屬化起管理區管轄;1961年復屬化起公社管轄;1984年果底大隊改為果底村,屬化起鎮管轄;1991年撤區并鄉建鎮時,原化起鎮、和平鄉、魚塘鄉、太平鄉合并為化起鎮,果底村屬化起鎮管轄。
2016年改為果底居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果底社區附近有織金洞、織金關水利風景區、織金古建筑群、恐龍湖水利風景區、織金財神廟、織金大峽谷等旅游景點,有織金頭花蓼、織金續斷、織金竹蓀、貴州織金農家土制煙熏臘肉、織金白鵝、織金發粑等特產,有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砂陶制作工藝、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等民俗文化。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果底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