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頭坡村 | 隸屬:牛場鎮 |
區劃代碼:520524102223 | 代碼前6位:5205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2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早年,要從牛場到貓場,必須爬三個坡,該村位于第一坡處,故借以命名為頭坡村。
基本介紹:
頭坡村位于牛場鎮南面,距牛場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1958年建大爐大隊,后改頭坡大隊,1984年改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轄村民組10個436戶1602人。
1958年大煉鋼鐵時,曾在村內建土煉鐵爐數十支,日夜煉鐵,熱鬧非常,故原名大爐大隊。
氣溫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水源豐富。年均氣溫在13.6攝氏度至16.2攝氏度之間,年平均日照為1255小時,年降雨量在1140至1290毫米之間,煤礦資源豐富。
--人口總數:1589人農業人口:1589人非農業人口:/人
--行政區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85.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穿
歷史沿革:
解放前隸屬于文城鎮,1953年改屬二坡鄉,1958年改屬二坡管理區管轄,1960年成立頭坡大隊,屬二坡公社管轄;1961年屬水城公社管轄,1963年復屬二坡公社;1984年頭坡大隊改為頭坡村,屬二坡鄉管轄;1992年撤區并鄉建鎮時,巖寨、沙壩、李井、牛場、二坡、大麥合并成牛場鎮,頭坡村屬牛場鎮管轄至今。
周邊相關:
頭坡村附近有織金洞、織金關水利風景區、織金古建筑群、恐龍湖水利風景區、織金財神廟、織金大峽谷等旅游景點,有織金頭花蓼、織金續斷、織金竹蓀、貴州織金農家土制煙熏臘肉、織金白鵝、織金發粑等特產,有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砂陶制作工藝、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等民俗文化。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頭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