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瑞云觀鄉 | 隸屬:懷來縣 |
區劃代碼:130730207 | 代碼前6位:130730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冀G |
長途區號:0313 | 郵政編碼:050000 |
轄區面積:約11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100人 |
人口密度:約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瑞云社區 | ~001 | 村莊 | 瑞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山口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大山口村地處懷來縣東南部,進京縣道東鎮公路穿村而過,是瑞云觀鄉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227戶,總人口543人,兩委干部6人,黨員54人。村總面積4平方公…[詳細] |
陸家坡村 | ~202 | 村莊 | 陸家坡村于清咸豐年間建村,稱野長坡。1940年八路駐村后改名為陸家坡。該村是典型的山區村落,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公頃,果園面積34公頃。…[詳細] |
板達峪村 | ~203 | 村莊 | 板達峪村位于懷來縣東南部山區,燕長城腳下,因地處山峪取名“板達峪”。轄“林場新村”和“大營盤”兩個自然村。林場新村位于村北5公里。大營盤位于村西南海拔…[詳細] |
羅莊子村 | ~204 | 村莊 | 羅莊村位于京張高速公路東花園出口南側7.5公里,415縣道穿村而過。全村232戶,587人,兩委干部6人,黨員47人。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3…[詳細] |
小西山村 | ~205 | 村莊 | 小西山村位于瑞云觀鄉政府所在地西南3公里,清乾隆47年(1782年)建村,原名白土粉子溝,1942年改名小西山。全村共有150戶,總人口368人,黨員…[詳細] |
瑞云觀村 | ~206 | 村莊 | 瑞云觀村始建于清初,因后人紀念法號瑞云的道士而得名。全村共有280戶,760人,兩委干部6人,黨員53人。轄區總面積8.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公頃…[詳細] |
東灣村 | ~207 | 村莊 | 東灣村位于東鎮公路東側,北至東花園、東至北京延慶縣城,交通極為便利。全村278戶,782人,兩委干部5人,黨員54人。全村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詳細] |
橫嶺村 | ~208 | 村莊 | 橫嶺城是明代的一座古山城,地處懷來縣東南部邊遠山區。全村303戶,752人,兩委干部6人,黨員65人。該村總面積2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公頃,果…[詳細] |
鎮邊城村 | ~209 | 村莊 | 鎮邊城村位于懷來縣東南端,與北京昌平交界,是歷史上進入北京的關隘,為懷來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村327戶,843人,兩委…[詳細] |
坊口村 | ~210 | 村莊 | 坊口村地處山區,原名方口村。全村171戶,377人,兩委干部5人,黨員49人。該村總面積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公頃,果園面積56公頃。位于該村的踞…[詳細] |
坊安峪村 | ~211 | 村莊 | 坊安峪村位于鄉政府駐地東南7公里,地處山區。原名帆干峪,后改名青龍莊,但未能傳開。1938年改名坊安峪。全村共有46戶,總人口92人,兩委干部6人,黨…[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瑞云觀村而得名。瑞云觀村建于清初,因懷來城太師廟瑞云道士來該地定居建廟而命名。
基本介紹:
瑞云觀鄉位于懷來縣東南部,燕長城腳下,鄉域面積118.3平方公里,東距八達嶺長城23公里,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北距京張高速東花園出口5公里。域內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文化底蘊深厚,有保存較好的明長城、燕長城遺址,鎮邊城、橫嶺古城等古村落,懷來縣第一農村黨支部、南口戰役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大營盤、樣邊長城等人文古跡。全鄉轄11個行政村,6038口人,2433戶,全鄉共有黨員575名,兩委干部54人。近年來,瑞云觀鄉發揮臨京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構筑生態旅游平臺,生態游、自然游、紅色游、景觀游等旅游項目初具雛形。2008年總投資6.9億元的豐收葡萄酒莊、紫晶葡萄酒莊、盛唐葡萄酒莊三家大型葡萄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瑞云觀鄉境域屬懷來縣一區。
1949年12月,屬懷來縣四區。
1953年7月,設大山口鄉。
1956年8月,大山口鄉改稱瑞云觀鄉。
1958年8月,屬花園公社。
1961年,從花園公社析出,設瑞云觀公社。
1982年7月,瑞云觀公社更名為大山口公社。
1984年5月,大山口公社改為大山口鄉。
1996年4月,橫嶺鄉并入大山口鄉,同時大山口鄉復名瑞云觀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