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武強縣 | 隸屬:衡水市 |
區劃代碼:131123 | 代碼前6位:131123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冀T |
長途區號:0318 | 郵政編碼:053300 |
轄區面積:約4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9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鎮、1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武強鎮 | 6.52萬人 | 90km2 | 武強鎮位于武強縣境東北部。西臨北代鄉,南與豆村鄉為鄰,東、北部與獻縣接壤,是武強縣第一大鎮。總面積90.03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2018年全鎮…[詳細] |
街關鎮 | 2.45萬人 | 75km2 | 街關鎮地處武強縣西南部,轄54個行政村,人口 32800人,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7.9萬畝,南與武邑、西與深州交界,距縣城12公里,在上級縣委、縣政…[詳細] |
周窩鎮 | 1.83萬人 | 51.7km2 | 武強縣轄鄉。1953年建周窩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劉廠鄉并入。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城9.8公里。面積51.7平方公里,人口2…[詳細] |
東孫莊鎮 | 2.52萬人 | 73km2 | 東孫莊鎮地處武強縣西北部,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7.8萬畝。轄25個行政村,7297戶、33975人。全鎮共有黨支部46個,其中村支部25個,企業支…[詳細] |
豆村鎮 | 2.14萬人 | 65km2 | 豆村鄉,位于河北省武強縣縣域東南部,距縣城6千米。轄39個行政村,面積65平方千米,鄉政府駐豆村,總人口3.1萬人,7200戶,現有耕地面積6.0萬畝…[詳細] |
北代鎮 | 2.21萬人 | 80.4km2 | 北代鄉位于武強縣北部,與饒陽縣、滄州市獻縣交界,鄉政府駐地北代村,距縣城4公里,距衡水市區50公里。
北代鄉總面積80.4平方公里,耕地面…[詳細] |
地名由來:
武強縣名來歷,說法有二,一是因古時境內武強山得名。清同治《畿輔通志》載:“武強山,州東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晉置縣名取此”。二是因武強侯國得名。《太平寰宇記》曰:“武強漢為侯國,西晉于其城置武強縣,因古城以之。”意即武強縣因武強古城而名,而武強古城又因漢代封武強侯國得名。
基本介紹:
武強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轄6鎮1個開發區,238個行政村,總面積4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0.9萬,耕地46.3萬畝,是千年古縣、中國百佳富氧縣。縣城建成區面積11.24平方公里,先后成功獲批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潔凈城市等。
一是區位有優勢。北接京津、南鄰濟南、西近石家莊、東連黃驊港,兩小時內可進京津、可登機出海。距離雄安新區直線距離70公里、40分鐘車程,屬于新區“近郊區”。
二是文化有底蘊。西漢高祖六年置武強侯國,已有2200多年歷史。武強年畫起于宋元、盛于明清,是首批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省十大文化形象名片,武強被命名為“中國木版年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被命名為河北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
2024年1月,入選河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
2023年10月,武強縣被確定為首批河北省體育消費試點縣(市、區)。
2023年10月,水利部公布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武強縣榜上有名。
2023年9月,武強縣被確定為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2022年12月,武強縣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2年12月,武強縣被確定為第一批河北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
2022年12月,武強縣被認定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5月,武強縣被認定為第三批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武強縣屬晉國。
戰國時期,武強縣先屬燕,后屬趙。
秦時武強縣地屬巨鹿郡。
西漢高祖六年,夫疥為武隧侯,南部為武強侯國。
漢文帝二年,改為武隧縣。
新莽時期,武強縣改名為桓隧縣。
東漢時,建武年封王梁為武強國。
三國時期,武遂縣屬安平郡。
西晉時,武遂縣初屬安平國,后改屬武邑國。
東晉十六國時期,武強縣和武遂縣同屬武邑郡。
北齊天保七年,廢除武邑郡,撤銷武遂縣并入武強縣。
隋時,武強縣屬信都郡。
唐武德四年,武強
區劃: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