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河鎮 | 隸屬:淅川縣 |
區劃代碼:411326107 | 代碼前6位:411326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R |
長途區號:0377 | 郵政編碼:473000 |
轄區面積:約1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2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金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區域內有金河,故名。明成化七年(1471)復置淅川縣,屬板橋保。清道光二十年(1832)為板橋里。1914年屬北一區(下集)第四段。1938年屬三區…[詳細] |
金匯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金河鎮,此處商業興盛,金融匯集,故名。…[詳細] |
金源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2008年4月金河鎮后營村民委員會報經縣政府批準更名為金源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金江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明洪武九年(1376)江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山溝定居,故名。…[詳細] |
金福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區域內位于較繁華地段,商業發達,故名金福,寓興旺發達之意。…[詳細] |
金水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金水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金藍灣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金藍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火煤社區 | ~009 | 村莊 | 明末官方在此挖煤煉鐵,故名。明化成七年(1471)復置淅川縣屬板橋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板橋里。1914年屬北二區(上集)。1938年屬三區(…[詳細] |
茶亭社區 | ~010 | 村莊 | 因縣境內重名,1982年根據河南省南陽市行署宛署字【1982年】4號文件批復,以境內有茶亭遺址,故名。…[詳細] |
金橋社區 | ~011 | 鎮鄉結合區 | 因新建設的淅川大橋位于該社區,且在金河鎮內,故名。…[詳細] |
黃岡社區 | ~012 | 村莊 | 因黃姓居住的山岡在區域內比較有名,故名。…[詳細] |
石井村 | ~202 | 村莊 | 據清代石姓祖先自老城鎮石家營遷此始居,在村中打了一眼水井而得名石家井。…[詳細] |
袁家村 | ~204 | 村莊 |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袁金梅父子四人自江南(今安徽)六安州(今六安縣)金家寨七龍灣遷此定居,故名。…[詳細] |
楊家村 | ~205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楊姓由本縣北溝楊家山根遷此定居,故名。村委會位于楊家。…[詳細] |
王萬嶺村 | ~206 | 村莊 | 此嶺上有一位王姓,有萬貫家財,人稱王十萬家,年深日久,衍稱為王萬嶺。…[詳細] |
觀溝村 | ~208 | 村莊 | 因轄區內觀溝名氣大,故名。村建于山溝,溝口有白龍觀。…[詳細] |
后灣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閻姓祖先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始居老鸛河西岸水灣處,這里有兩個村莊,張灣在前稱“前灣”,后靠的稱“后灣”。…[詳細] |
后洼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相候姓始居北洼地,取名后洼候,訛為后洼。…[詳細] |
后河村 | ~215 | 村莊 | 村址緊靠后河西岸,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一區(下集)第五段。1938年屬三區(上集)印…[詳細] |
龔井村 | ~216 | 村莊 | 龔姓始居,兩千年前村旁有一口十二米深井,現可供七百多人吃水,故名。…[詳細] |
魏莊村 | ~217 | 村莊 |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8)魏姓祖先自本鄉魏營崗遷此居住,故名。村委會位于魏家莊。…[詳細] |
蒿坪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明末,李姓自浸水溝分居于此,古時該坪黃蒿叢生,故名。…[詳細] |
蓮花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傍建有蓮花寺,故名。明屬岵山保。清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一區(下集)第四段。1938年屬三區(上集)蒿坪聯保。1947年屬上集鄉蓮花保。1948…[詳細] |
東升村 | ~221 | 村莊 | 1961年以旭日東升,朝氣蓬勃之意取名東升大隊,故名。…[詳細] |
豐華村 | ~222 | 村莊 | 1969年置大隊時以吉言嘉語命名。明屬峪山保。清屬峪山里。1914年為北一區(下集)第五段。1938年屬三區(上集)蒿坪聯保。1947年屬上集鄉朱家灣…[詳細] |
元山村 | ~223 | 村莊 | 清道光十二年(1832),閻姓自本鎮張灣村遷此居住,建于圓形山西腰,得名園山,后衍為今名。…[詳細] |
澗溝村 | ~224 | 村莊 | 建村于山澗溝旁,澗內溪水常流,故名。明屬峪山保。清屬峪山里。1914屬北一區(下集)第五段。1938年屬三區(上集)高坪聯保。1947年屬上集鄉。19…[詳細] |
黑水庵村 | ~225 | 村莊 | 村址西北石峽中有一小泉,流出黑水,附近有一座尼姑庵,故名黑水庵。…[詳細] |
李家灣村 | ~226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李氏自大石橋鄉安灣遷此灣定居,故名。…[詳細] |
玉皇村 | ~227 | 村莊 | 因村南有玉皇廟,取名玉皇保,以后村亦名玉皇。…[詳細] |
彪池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建村于溝旁,因溝內有水池,池中彪草叢生,故名彪池溝。…[詳細] |
火煤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火煤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江溝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江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古傳因河水中泥沙較大呈金黃色,故名金河。
基本介紹:
金河鎮位于淅川縣城西部,東與縣城隔河相望,南與老城接壤,西與大石橋毗鄰,北與毛堂鄉相依。全鎮轄36個行政村,300個村民小組,39666人。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375畝,林地面積181421畝,境內有4條河流,4座小型水庫,蓄水量達1200萬立方米。亞洲第一大人 工水庫位于鎮面部,有六個村屬于丹江庫區,水利資源豐富;鎮內交通便利,縣鄉公路橫穿全鎮直達湖北;鎮公路縱橫交錯,形成網絡;通訊設備先進,村村通廣播、電視、電話;電力充沛,高低壓電線習架全鎮。
該鎮屬亞熱帶氣候區,溫暖溫潤,四季分明。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紅薯、芝麻、綠豆、大豆等。
近年來,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金河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大路口革命遺址位于金河鎮紅旗村大路口隊,年代為1949年。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東至王溝200米;南至雷豐崖200米;西
金河遺址位于金河鎮金河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御水豪庭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向
黑水庵化石點位于金河鎮黑水庵小河小隊,年代為舊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化石點為中心,東至張家溝;南至大泉路;西至大泡泉山;北
后營化石點位于金河鎮后營村,年代為舊石器時代。類別為古遺址。2021年5月,被公布為淅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化石點為中心,南坡、北坡溝底外擴6米,東、西各外擴400米。建設
歷史沿革:
明成化七年(1471)復置淅川縣屬板橋保。
弘治五年(1492)分屬岵山保。
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
1914年屬北一區(下集)第四、五段。
1938年屬三區(上集)。
1947年屬上集鄉。
1948年4月屬二區(上集)。
1951年改屬九區(下集)。
1955年屬上集區。
1956年設全店中心鄉。
1957年屬下集區,后改大鄉。
1958年8月改為下集公社。
1969年設張灣人民公社。
1980年改張灣人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