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鐵鋪鎮 | 隸屬:羅山縣 |
區劃代碼:411521111 | 代碼前6位:41152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S |
長途區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轄區面積:約123.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749人 |
人口密度:約6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蔡樓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明天順年間耿姓從湖北遷此建村,蓋有樓房,故名。…[詳細] |
北安村 | ~201 | 村莊 | 清同治年間此山北庵有一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和尚,一名陳懷的乞討者至此,與老和尚相依為命,耐心護理和尚,和尚去逝時遺產給了陳懷,陳懷厚葬了和尚,他在此…[詳細] |
青蓬村 | ~202 | 村莊 | 青蓬堰(1958年修為青蓬水庫)位于其境內,村以堰名。…[詳細] |
何沖村 | ~203 | 村莊 | 因何姓在山沖建房居住,故名。1949年屬彭新區何沖鄉。1958年名何沖大隊,屬彭新公社。1975年屬鐵鋪公社。1983年7月撤銷何沖大隊,設立何家沖村…[詳細] |
轉篷村 | ~204 | 村莊 | 轉篷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易棚村 | ~205 | 村莊 | 易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鐵鋪村 | ~20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名永興店,后因此店煉鐵業興旺并鑄鐵制品遠銷各地,更名鐵鋪。…[詳細] |
耿樓村 | ~207 | 村莊 | 明天順年間耿姓從湖北遷此建村,蓋有樓房,名耿樓。…[詳細] |
文廟村 | ~20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黃姓建村,以南側山嘴文昌廟得名,后簡稱文廟。…[詳細] |
九里村 | ~209 | 村莊 | 因距信陽、應山縣皆九十里,故以此得名九里關。…[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乾隆年間鑄造鐵器漸盛成集,得名鐵鋪。鎮以此名。
基本介紹:
羅山縣轄鄉。1956年建鐵鋪小鄉,1975年成立鐵鋪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邊境,距縣城49公里。面積123.7平方公里,人口1.5萬。通公路。轄北安、青蓬、何沖、轉蓬、易棚、蔡樓、鐵鋪、耿樓、文廟、九里10個村委會。鄉村企業主要有采礦、運輸和建筑等。以農為主,全面發展。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兼產板栗、茶葉等。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何家祠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排行:
2022年8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鐵鋪鎮為2022年河南省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
2021年12月,河南省愛衛辦命名鐵鋪鎮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鄉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鐵鋪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鐵鋪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11年1月,第五批河南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鐵鋪鎮上榜。
文化旅游:
位于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鄉的何家沖曾是豫鄂邊、信羅邊、淮南三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現存古文化遺址57處、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1個,省級8個,市縣級20余處。近年來,羅山縣不斷加大資金
何家沖處于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西臨信陽市35公里,南距武漢市130公里,北距鄭州市340公里,有旅游公路與雞公山相連,已經開通的京珠高速公路從何家沖周邊穿過。何家沖屬羅山縣鐵卜鄉的一個行
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青蓮青蓮位于鐵鋪鄉境內雞籠山中的一個山凹里,是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召開會議,決定紅二十五軍實行戰略轉移,并決定紅二十軍走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位于河南省羅山縣鐵鋪鄉何家沖,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紅軍長征四大出發地之一。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革0據地,隸屬紅四方面軍,為鞏固和保衛鄂豫皖革0據地作出了
平寨山寨址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鄉九里村與文廟村交界的平寨山頂上坐標:東經114°14′56 北緯31°52′10性質:古遺址可利用程度:停留在保護階段
歷史沿革:
春秋屬楚地。
漢屬寶城縣。
民國時屬第七行政區。
1949年屬彭新區。
1950年屬彭新鄉。
1956年劃為鄉。
1958年合并彭新公社。
1975年從彭新公社析置鐵鋪公社。
1983年改鄉。
2013年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