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喬樓鄉 | 隸屬:寧陵縣 |
區劃代碼:411423205 | 代碼前6位:411423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面積:約53.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6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莊村 | ~201 | 村莊 | 白莊村:東臨白堂,西至紅門樓城郊鄉,南到吳莊,北接黃洼、趙村,耕地面積1500畝,人口500人。…[詳細] |
鄭洼村 | ~202 | 村莊 | 明代,因鄭姓較多,地勢較洼,每逢大雨后,村內圍存水,故名鄭洼。…[詳細] |
孟老家村 | ~203 | 村莊 | 明代,孟姓從山東孔府遷此建村,取名孟莊。后來人多分家另住,成為孟姓老莊,故名孟老家。…[詳細] |
吳樓村 | ~204 | 村莊 | 清代,吳氏在此建村,并建樓房,取名吳樓。…[詳細] |
孟花莊村 | ~205 | 村莊 | 清代,孟姓從孟老家遷此建村,愛種棉花,故名孟花莊。…[詳細] |
吳莊村 | ~20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吳莊。…[詳細] |
陳瓦房村 | ~20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瓦房較多,故名陳瓦房。…[詳細] |
劉川村 | ~208 | 村莊 | 清咸豐五年(1855),劉川從安徽逃荒來此落戶,故名劉川。…[詳細] |
許莊村 | ~209 | 鄉中心區 | 明洪武年間,許姓從山西洪洞縣初遷至寧陵縣城東火神廟,后遷此建村,名許莊。清代為防捻軍筑寨,稱許莊寨。后來寨墻倒塌逐漸消失,故名許莊。…[詳細] |
雙閣村 | ~210 | 村莊 | 清代,原名宋莊。宋姓已絕,村東、西兩頭建有樓閣,故名雙閣。…[詳細] |
李集村 | ~211 | 鄉中心區 | 明洪武年間,李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形成集市,便稱李集。后來李姓增多,分為前李集、后李集。…[詳細] |
秦祖師廟村 | ~212 | 村莊 | 清代,建座祖師廟,信奉真武大帝,廟主姓秦,故名秦祖師廟,簡稱秦廟。…[詳細] |
喬樓村 | ~213 | 鄉中心區 | 清代,喬老大從喬老家遷此建村蓋樓,故名喬樓。…[詳細] |
王老家村 | ~214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王莊。因王姓較多,分開另居,每逢節令,王姓都到此祭祖,故名王老家。…[詳細] |
八里曹村 | ~215 | 村莊 | 清代,處于清水河支流八曹溝橋邊,距縣城八里地,取名八里橋。后因曹姓較多,故名八里曹。…[詳細] |
程莊村 | ~216 | 村莊 | 清代,程姓從魏寨遷此建村,故名程莊。1949年屬二區。1951年屬三區。1955年屬喬樓鄉。1958年9月屬喬樓人民公社喬樓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詳細] |
曹集村 | ~217 | 鄉中心區 | 曹集村:位于喬樓鄉東南3公里處。東臨梁園區觀堂鄉,西至程莊村,南到王寨村,北接喬樓村、王老家,耕地面積2800多畝,人口2300人。…[詳細] |
王店村 | ~218 | 村莊 | 明代,清水河通航,該地是水旱碼頭,王姓在此開店,故名王店。…[詳細] |
暢店村 | ~219 | 村莊 | 清代,清水河通航,此處為水旱碼頭,航行暢通,生意興隆,暢姓二人在此開兩個店,故名暢店。前者為前暢店,后者為后暢店。…[詳細] |
齊王莊村 | ~220 | 村莊 | 明代,齊姓、王姓從山西遷此建村,故名齊王莊。…[詳細] |
張大莊村 | ~22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張氏從開封遷此建村,取名張莊。清代,張姓兄弟二人分家,各居一地,老大居此名張大莊。…[詳細] |
呂莊村 | ~222 | 村莊 | 呂莊村:位于喬樓鄉南部,東臨黃新莊、西至魏寨村、牛莊,南到加油站、北接呂莊路以南,耕地面積1240多畝,人口1200人。…[詳細] |
魏寨村 | ~223 | 村莊 |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名南服集。清咸豐年間,魏氏防粵、捻二軍,在村周圍打了個土寨,故名魏寨。…[詳細] |
翟莊村 | ~224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翟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翟莊。…[詳細] |
李佰引村 | ~225 | 村莊 | 清代,原名李莊。后人李伯引為人和善,樂于助人,人們為紀念他,改村名為李伯引。…[詳細] |
賈樓村 | ~226 | 村莊 | 清代,賈氏從商丘縣賈樓遷此建村,后建樓,故名后賈樓。…[詳細] |
黃樓村 | ~22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黃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蓋樓,故名黃樓。…[詳細] |
李新廟村 | ~22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李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后在村前建廟,故名李新廟。…[詳細] |
三張村 | ~229 | 村莊 | 明代,張姓從南京水西門棗林莊遷此建村,后發展人多,分別建前、中、后三個張莊,故名三張。…[詳細] |
地名由來:
清代,喬老大從喬老家遷此建村蓋樓,故名喬樓,鎮以村名。
基本介紹:
喬樓鄉位于寧陵縣最東端,距縣城5公里處,總人口3.8萬,總耕地5.4萬畝,所轄29個行政村,是個典型的農業鄉;近幾年該鄉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使傳統農業逐漸向科技高效農業轉化;促進了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鄉鎮企業也開始不斷擴展壯大,產品暢銷國內外。
(一)科技帶動林果業發展。喬樓鄉原有李佰引、張大-莊兩個林果專業村;由于品種粗劣、科技含量低,致使品質低下,產品長期徘徊不前。近兩年,鄉黨委政府加大力度,對老果樹進行改造,加大科技含量,改造老果樹3000多畝,新植品種果樹5000多畝。每年酥梨產量達200萬公斤。美國凱特杏,新品種金太陽杏年產量3萬公斤以上。
(二)溫室大棚蔬菜發展態
歷史沿革:
明代為來遠鄉來五野。
民國年間屬中區。
1941年屬城關區。
1945年屬許莊鄉。
1949年為二區喬樓鄉。
1951年屬三區。
1955年為寧陵縣喬樓鄉。
1958年設喬樓公社。
1960年屬睢縣。
1961年復屬寧陵縣。
1983年12月復為喬樓鄉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