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豐莊鎮 | 隸屬:延津縣 |
區劃代碼:410726102 | 代碼前6位:410726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轄區面積:約5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9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豐莊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明代,山西移民賈、豐二姓分片在此定居,賈姓居西,名賈家莊,豐姓居東,名豐家莊。后賈姓絕,合稱豐家莊,后簡為今名。…[詳細] |
趙莊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趙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故名趙莊。…[詳細] |
殷莊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韓姓官員犯罪逃避至此,將姓改為殷姓。后發展成村,按姓氏取名殷莊。…[詳細] |
寇莊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時,寇姓定居于此,初名“興隆鎮”,清朝改為“寇家莊”,后簡化為今名。…[詳細] |
大羅寨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侯、李二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據李氏祖墳碑文載:明崇禎八年(1635),當時叫歹羅寨。后以諧音演變為今名。…[詳細] |
后王莊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王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初名王莊。原分為三片居住,俗稱前李街、西街和寨里,后前李街改稱前王莊,西街和寨里改稱后王莊。…[詳細] |
前王莊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王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初名王莊,村莊原分為三片,此片原稱“前李街”,1956年改名為前王莊。…[詳細] |
河道村 | ~208 | 村莊 | 1685年魯姓從陽武(今原陽)黑石(今屬原陽縣齊街鄉)遷此,因處黃河故道,故名河道。…[詳細] |
侯莊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侯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故名侯莊。…[詳細] |
飛王村 | ~210 | 村莊 | 據,明代王、韓二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因一眼水井之爭,訟于公堂王姓因官司打贏,而當堂高興的跳了起來,官府稱贊“好一個飛腳啊!”王姓叩頭謝恩,…[詳細] |
秦莊村 | ~211 | 村莊 | 明代,因秦姓百姓在此定居,故名秦莊。1949年屬三區。1955年撤區建鄉,屬寇莊鄉。1958年建秦莊大隊,屬寇莊人民公社。1970年屬豐莊人民公社。1…[詳細] |
繩屯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程、蘇二姓在此定居,均兼做打草、麻繩生意,初名繩蘇屯。后蘇姓遷出,故簡為今名。…[詳細] |
侯屯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明代,侯姓遷此居住,故名侯屯。1949年屬三區。1958年建侯屯大隊,屬寇莊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侯屯村民委員會,屬豐莊鄉。1996年屬豐莊鎮。…[詳細] |
席村村 | ~214 | 村莊 | 明代,席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故名席村。…[詳細] |
桑村村 | ~215 | 村莊 | 明代,桑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故名桑村。…[詳細] |
李皮寨村 | ~216 | 村莊 | 明代,李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地區遷此定居,故名李皮寨(皮字來義無考)。…[詳細] |
高寨村 | ~217 | 村莊 | 明代,山西澤州或潞州移民高姓在此定居,初名高義寨,后簡為今名。…[詳細] |
南皮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秦代時,為防黃河泛濫,在這里筑了一條大提,后有高、廣二姓在堤腳下居住,后人口漸多成村,初名南堤皮,后簡化為今名。…[詳細] |
路莊村 | ~219 | 村莊 | 明代,路姓從山西澤州或潞州在此定居,故名路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代豐姓自山西遷此定居,后人口增多,形成村莊,取名豐家莊,后簡為豐莊。
基本介紹:
豐莊鎮位于延津縣北部,距縣城41公里。北鄰浚縣,西毗衛輝,東接滑縣,處于新鄉、鶴壁、安陽三市四縣交界。全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19個行政村,117個村民小組,人口3.2萬。工業總產值1.01億元,農業總產值1.0億元,人均純收入2160元。新濮公路橫穿北部,鄭滑公路縱貫中部,交通便利,電力供應充足,有線無線通訊設施齊全。
豐莊鎮地勢平坦,現有耕地4.16萬畝,土壤大部分為褐土化小兩合土,少有沙壤土,土地肥沃,適宜多種作物。引黃灌渠東西橫亙,配套機井遍布全鎮,有效灌溉面積占98%以上。農業正向“一優雙高”和農、林、牧、漁多層次大農業方向發展。農技、農機、水利、畜牧等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健全,
歷史沿革:
1945年屬衛濱縣。
1946年屬延津縣三區。
1955年設立寇莊鄉。
1958年成立寇莊公社。
1970年更名豐莊公社。
1983年改設豐莊鄉。
1996年改置豐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