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豹澥街道 | 隸屬:東湖新區 |
區劃代碼:420115087 | 代碼前6位:420115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A |
長途區號:027 | 郵政編碼:430200 |
轄區面積:約92.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6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豹澥社區 | ~001 | 主城區 | 其一:據《江夏縣志》載:保橋寺橋頭有石形似豹子,又屬梁子湖水系港汊,水位高時,帆船可直達橋頭,澥與海通,豹子澥由此得名。其二:保橋寺于解放后拆毀,似豹…[詳細] |
神墩橋社區 | ~002 | 主城區 | 2013年神墩橋社區居民委員會設立,神墩橋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同力村、花園村、丁峰村等3個村居民,屬豹澥街道管轄至今。…[詳細] |
九龍湖社區 | ~003 | 主城區 | 九龍湖有九個山頭朝向湖泊,像九條龍頭。2013年九龍湖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九龍湖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新保村,龍山村、九龍村等3個村居民,屬豹澥街道管轄至…[詳細] |
桃花源社區 | ~004 | 主城區 | 桃花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新力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成立建國大隊、共青大隊,民主大隊,屬同力人民公社;1959年,屬豹澥人民公社;1971年,建國、共青、民主三個大隊合并成立新生大隊;197…[詳細] |
新生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新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廟嶺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傳說此地舊時是一個山嶺,上面修建了一座寺廟,故名。…[詳細] |
虎山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虎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新保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根據該地原地名而來,在原保豐鄉的基礎上成立新的村。…[詳細] |
新春村 | ~205 | 主城區 | 以美好的寄托和愿望命名。“新春”意為贊美集體化如美好的春光。…[詳細] |
新光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因為向往無限光明的新生活,取名新光。“新光”象征對新生活的憧憬,希望生活無限光明。…[詳細] |
安湖洲漁場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安湖洲漁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濱湖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濱湖”意為靠近紅鞋湖。1958年成立濱湖大隊、紅旗大隊,屬同力人民公社;1959年,屬豹澥人民公社;1971年紅旗大隊、濱湖大隊合并為濱湖大隊;19…[詳細] |
馬橋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明朝年間,豹澥是此地馬氏始祖發詳地,分支五馬,其中大馬灣旁有一河流,河流上有橋,稱其馬橋,故以橋名命村名。…[詳細] |
豹山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周邊有座山,名為豹子山。豹山村1971年前屬武昌縣環城人民公社紅光大隊,1971年后與鄰村合并為邢遠長大隊,屬武昌縣大橋管理片;1974年屬武昌縣大橋…[詳細] |
同力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以積極的精神品質命名。“同力”寓意同心協力。…[詳細] |
長山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長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花園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花園”是最大居民點的名字。1958年,成立曙光大隊、燈塔大隊,屬同力人民公社;1959年屬豹澥人民公社;1971年曙光大隊、燈塔大隊合并為九龍大隊;…[詳細] |
九龍村 | ~214 | 村莊 | 九龍湖有九個山頭朝向湖泊,像九條龍頭。1958年,曙光大隊、燈塔大隊,屬同力人民公社;1959年,屬豹澥人民公社;1971年曙光大隊與燈塔大隊合并為九…[詳細] |
龍山村 | ~215 | 村莊 | 龍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丁峰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丁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許店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百姓多為姓許,老316國道經過許家店灣,路邊有較多商鋪,取名許店。…[詳細] |
潛力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因響應政府號召挖掘潛力、多出糧而取名潛力村。…[詳細] |
石洞村 | ~219 | 村莊 | 解放初期,石家灣人口多,田地少,以燒石灰為生,故名為石洞村。…[詳細] |
上劉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成立黃金大隊、潛力大隊,屬同力人民公社;1959年,屬豹澥人民公社;1971年黃金大隊、潛力大隊合并為潛力大隊;1973年,潛力大隊一分為…[詳細] |
新店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清朝末年,現在的新店街旁(316國道),當時由武昌至鄂州路段,工人修建馬路時,路邊新開許多經營店鋪,街頭還有渡船碼頭,周邊人群匯集此街經商,故名新店街…[詳細] |
地名由來:
民間有兩種說法,其一:據《江夏縣志》載:保橋寺橋頭有石形似豹子,又屬梁子湖水系港汊,水位高時,帆船可直達橋頭,澥與海通,豹子澥由此得名。其二:保橋寺于解放后拆毀,似豹子石無存,1967年改修三眼橋,根據當年建橋人鄧建思親面而言,當時橋底全是有豹紋的紫紅砂石,因地勢低洼,以此得名豹子澥。以后人們簡稱豹澥。另有當地群眾因豹澥周圍橋多,東有馬家橋、北有神燈橋、西有小橋和三眼橋、南有夜壺橋等,習以“橋上”之名代替豹澥之稱,同時沿用至今,豹澥街道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地 域
豹澥街道位于江夏區東北部,東與鄂州市毗鄰,北與武漢市洪山區相連,西南與流芳街接壤。實地跨東徑114°29′至114°35′,北偉30°24′至30°32′之間。鎮政府駐地豹澥集鎮,處于葛化集團、葛店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之間,北上武黃高速距武漢城區13公里、距區府駐地紙坊30公里。
區 劃
全鎮版圖面積92.4平方公里,138611畝,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3個自然灣,241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面積3.5萬畝,山林1.5萬畝,水面2.7萬畝。
人 口
1.12萬戶3.9萬人,其中非農業戶1571戶502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30人。民族有漢族、回族、土家族、土
歷史沿革:
1983年,撤銷豹澥公社,建立豹澥鄉,屬武昌縣。
1986年,撤銷豹澥鄉建立豹澥鎮,屬江夏區。
2007年10月,被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托管。
2011年9月29日,撤豹澥鎮,成立豹獬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