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岔河村 | 隸屬:九資河鎮 |
區劃代碼:421123103201 | 代碼前6位:421123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相傳清朝末年,有一名叫白朗的流寇,率眾千余,自白廟河上石柱山,欲入天堂作亂,行至馬岔河處,其馬伏地不走,忽從徐鳳沖傳來金鼓之聲,仿若千軍萬馬。白朗大驚失色,跪地焚香而拜,所騎之馬一躍而起,扭頭岔向南面的七娘山。自此,此河稱馬岔河,南邊山坳稱馬岔坳。
基本介紹:
馬岔河村位于九資河鎮南麓,東與英山接壤,西與黃石河連界,南與七娘山比鄰,北與天堂寨風景區相連。馬岔河村距九資河鎮15公里,總面積7.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7764畝,水田966畝,旱地142畝。馬岔河村有12個村民小組,326戶1208為村民,現有732個勞動力,37名0員。全村有10位90歲以上老人,40位80歲以上老人,250位60歲以上老人,被譽為華中第一長壽村。馬岔河村現有68個低保戶,14個五保戶。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主要經濟作物茯苓、天麻、蒼術等等,人均純收入3800元,這里有純樸的風土民情,是一個風景秀美的自然生態村。
馬岔河村地理位置獨特,自然景點眾多,主要有“四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多云鄉;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二區跨毛石聯保;1949年屬僧塔寺區馬岔河鄉;1952年屬勝利縣第七區(濫泥畈區)黃石河鄉;1955年屬羅田縣濫泥畈區黃石河鄉;1958年屬天堂人民公社濫泥畈管理區;1961年屬天堂區濫泥畈人民公社,為第四生產大隊;1975年改第四生產大隊為馬岔河大隊,屬九資河人民公社濫泥畈管理區;1981年九資河人民公社更名僧塔寺人民公社;1984年僧塔寺與大地坳兩
周邊相關:
馬岔河村附近有大別山薄刀峰風景區、天堂寨風景區、塔山公園(玉屏塔)、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天堂湖濕地公園、進士河文化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有羅田板栗、羅田天麻、羅田香露茶、林家咀蘿卜、九資河茯苓、羅田甜柿等特產,有東腔戲、趕柳翠、羅田畈腔、大別山放歌、黃梅挑花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