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宋埠鎮 | 隸屬:麻城市 |
區劃代碼:421181101 | 代碼前6位:421181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J |
長途區號:0713 | 郵政編碼:438000 |
轄區面積:約153.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7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宋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以姓宋氏、碼頭命名。相傳元代宋姓居民在埠南貿易,故名。…[詳細] |
拜郊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拜郊城始建于明神宗萬歷二年,系陳氏八世祖先新建,因入世祖陳楚產(五不公)對張獻忠有恩,故而張獻忠帶領起義軍借道拜郊城時,遇見“屋掛茅立樹掛草,無河卻有…[詳細] |
大路河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宋埠區拜郊鄉金星二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宋埠人民公社拜郊二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拜郊公社二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后為…[詳細] |
彭店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居民姓彭,過去開設飯店,故名。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宋埠區拜郊鄉金星四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為宋埠人民公社拜郊四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拜郊公社…[詳細] |
謝湖新村 | ~205 | 村莊 | 2015年12月謝湖村與新田鋪村合并,將原村名各取一部分合并為現名。…[詳細] |
紅葉山村 | ~206 | 村莊 | 原紅梅山村:1956年為宋埠區拜郊鄉金星七社,1958年為宋埠人民公社拜郊七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拜郊公社七大隊,1975年為宋埠公社紅梅山大隊,1…[詳細] |
周家河村 | ~207 | 村莊 | 1956年合作化時期為宋埠區拜郊鄉金星九社,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為宋埠人民公社拜郊九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拜郊公社九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期為…[詳細] |
李釗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原五周村,1956年為宋埠區李勝鄉紅星四社,1958年為宋埠人民公社李勝四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李勝公社四大隊,1975年為宋埠公社五周大隊,198…[詳細] |
長塘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長塘是以塆門前的一口長約300米的長方形水塘而得名。…[詳細] |
李勝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以姓氏而命名,原有李姓祖老在此地居住,繁衍生息,故名。…[詳細] |
野雞崗村 | ~219 | 村莊 | 相傳此山崗上野雞很多,民委員會在此建立,故名。…[詳細] |
玉閣村 | ~220 | 村莊 | “玉閣”是山名,山上有廟,位于該山北部,主峰高聳,山脈由西向東蜿蜒。1932年紅四方面軍十一師三十二團團長趙賜吾率部在玉閣山上與國民黨三十師部分逃竄的…[詳細] |
喻河村 | ~222 | 村莊 | 原喻河村1956年為宋埠鎮野雞崗鄉金雞五社,1958年為宋埠人民公社五中隊,1961年為宋埠區野雞崗公社五大隊,1975年為宋埠公社喻家河大隊,198…[詳細] |
鄢河村 | ~224 | 村莊 | 原有鄢姓家族在此居住,因居住地邊有一條河流繞過,故名“鄢家河”。鄢河水系直穿而聞名,從此以鄢河定為村名,故名“鄢河村民委員會”。…[詳細] |
獨山村 | ~225 | 村莊 | 獨山指當地最高山的一座山,村民委員會建在此,故名。…[詳細] |
謝店古村 | ~227 | 村莊 | “謝店”是地片名,“古”是古城山塆,也是地片名,“謝店古”是由2個地片組成的,故名“謝店古村”。…[詳細] |
龍井村 | ~230 | 村莊 | 龍井,傳說古時候,一位道士(法號涂道士)在此塆作法,遣一小龍壓入塆前門口飲水井內,井內泉水翻滾,清涼凈澈,源源不斷,從未枯絕,遠近聞名,故名“龍井”。…[詳細] |
李華村 | ~232 | 村莊 | 原有李姓居民祖老在此居住,祖老名字叫李華,故名“李華”。…[詳細] |
郝鋪社區 | ~234 | 鎮中心區 | 郝家鋪分為上鋪、下鋪,原是一條老街與宋埠東門小街隔河相應。此塆全部姓郝,以經商和工業為主,開設很多店鋪,因此就稱為郝家鋪。…[詳細] |
項生社區 | ~235 | 鎮鄉結合區 | 該地名來源于清朝時期,此地有一名叫項森的人,因為考上介元出名,故而得名,后更名為“項生”。…[詳細] |
湘幫河社區 | ~236 | 鎮鄉結合區 | 因緊靠舉水河邊,過去是船排停泊之處,以湖南人船排(簰)常駐此而得名。…[詳細] |
騎龍社區 | ~237 | 村莊 | 以歷史典故而命名,原陳姓居民在此居住,相傳此地是龍的地脈,居住地建在龍背上,就像騎在龍背上一樣,后來逐漸發展成集市,成為四鎮八集,非常熱鬧,故名騎龍。…[詳細] |
邱鋪林場 | ~500 | 村莊 | 邱鋪林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管山茶場 | ~501 | 村莊 | 管山茶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鄧河水庫村 | ~502 | 村莊 | 鄧河水庫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果園場 | ~503 | 村莊 | 果園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元代宋姓人在埠南貿易得名。
基本介紹:
宋埠鎮是麻中南經濟、文化重鎮,以“小漢口”之稱享譽鄂東,曾連續兩屆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楚天明星鎮”稱號,是全國及全省的“重點鎮”。
全鎮版土面積153.03平方公里,有耕地44625畝,水面3521畝,林地82125畝。大部分系舉水沖擊平原,盛產蔬菜、糧棉、西北崗地則產山杉、板栗、青茶,有大棚蔬菜、板栗、青茶等3個特色農業基地。目前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0000畝,并建有鄂東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
106國道貫穿宋埠全境,京九鐵路、大別山炎電廠與之毗鄰,交通區位得天獨厚,鎮內建有汽車站、火車站。工業已形成蜂蜜制品、紙制工藝品、汽車配件,各式家具等四大產品系列,鎮區五縱七橫的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宋埠鎮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蔬菜)。
2022年3月,宋埠鎮被命名(確認)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鄉鎮)。
2014年7月,宋埠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謝店村位于麻城市宋埠鎮西北部,屬尾斗山水庫庫區,與紅安一河之隔,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宜居宜游,尾斗湖水環繞全村,開門入眼即水景,推窗觸手即綠意,景色宜人。村莊周圍山峰起
歷史沿革:
抗戰期間,宋埠鎮境域曾為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部駐地。
新中國成立初至1956年,為宋埠區。
1958年,為宋埠公社。
1961年,為宋埠區公所。
1975年,為宋埠公社。
1986年8月,為市轄鎮。
1987年9月,宋埠區拜郊鄉和李釗鄉的五周村、李釗村、張徐村劃入宋埠鎮。
1993年8月,喻河鄉并入宋埠鎮。
麻城銀絲空心面以精白面粉精制而成,色白心空,細如銀絲,清爽可口,入鍋不渾湯,進口嫩而香,易消化,易吸收,早在清嘉慶年間就聞名,為麻城市中館驛“義泰合”老面鋪首創。中館驛、宋埠鎮多有人善作此面,尤以中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