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宋埠鎮 | 隸屬:奉新縣 |
區劃代碼:360921103 | 代碼前6位:360921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8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4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斌雄街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宋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明弘治年間,宋博之子由黃家山遷此。村建于縣城東偏北11.5公里南潦河南岸,并設有河埠,故名宋埠。…[詳細] |
青湖村 | ~200 | 村莊 | 村內一湖清澈明亮,故名清湖,后更名青湖,長青之意。…[詳細] |
三洪村 | ~201 | 村莊 | 明朝初期,洪天勝、洪永勝從靖安獅鶴徙居大路、港下開基,明宣德年間,洪孟璋、洪孟珍又從港下遷居墈上,此后洪氏便居于大路、港下、墈上三個村子,合稱“三洪”…[詳細] |
榨下村 | ~202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榨油廠得名。1949年前屬宋埠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高塘鄉。合作化時,由榨下、高塘等8個初級社轉為榨下、高塘高級社。1958年組成榨下大…[詳細] |
橋頭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莊建在一橋頭旁得名。1949年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均屬宋埠鄉。合作化時,由橋頭、富岡等8個初級社轉為橋頭、富岡高級社。1958年組成橋頭大隊,…[詳細] |
汶塘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此地有兩口爛泥塘,因當地人把它叫做“汶塘”,故名。…[詳細] |
塘南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因地處大湖塘的南面,得名塘名。1949年前屬宋埠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塘南鄉,合作化時,由上余、港下、下門、小塘等初級社轉為港下、下門、下門高級社…[詳細] |
中保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前屬襟埠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塘南鄉,1954-1956年,由上保、中保初級社轉為上保、中保高級社。1958年,組成中保大隊,1968年…[詳細] |
天寶村 | ~207 | 村莊 | 連年豐收,村民認為此地是老天恩賜的一塊寶地,故更名天寶。…[詳細] |
沿溪村 | ~208 | 村莊 | 村莊沿小溪而建,故名沿溪。1949年前屬宋埠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天寶鄉,合作化時由天寶沿溪初級社轉為高級社,1958年組成天寶大隊,1958年與…[詳細] |
堂莊村 | ~209 | 村莊 | 此地原是涂氏祠堂和莊園所在地,故名堂莊。…[詳細] |
鎖石村 | ~210 | 村莊 | 1949年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均屬鎖石鄉,合作化時,由龍坑、后村等6個初級轉為龍坑,后村等4個高級社。1958年組成鎖石大隊。1970年夏澤大隊并…[詳細] |
夏澤村 | ~211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徐嘉原由縣城西門遷此建村,因每逢夏天雨季,田塅一片汪洋而得名夏澤。…[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弘治年間,宋博之子由黃家山遷此。村建于縣城東偏北11.5公里南潦河南岸,并設有河埠,故名宋埠。
基本介紹:
宋埠鎮是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的故鄉,地處奉新縣東部,距縣城12公里,距省城南昌45公里,毗鄰安義縣。全鎮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 個林場,農業人口2.7萬,土地總面積86.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9萬畝,旱地面積0.78萬畝,水面積0.68萬畝,有三座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水庫,山塘水庫17座,山林面積6萬余畝。縣城潦河水從西向東貫穿宋埠9個行政村,赤田港從南向北貫穿3個行政村,一條省級交通主干道,2 條縣級交通主干道把宋埠全面貫通,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已百分百通水泥路,縣城公交車已通往10個行政村,交通非常便利,是個典型的丘陵農業大鎮。
通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宋埠已經發生了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宋埠鎮為2021年度江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牌樓村古建筑群位于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年代為明。含三代尚書牌坊、世進士第牌坊、父子文元、梅竹芳居、瑞吸長庚牌坊牌樓村古建筑群為第三批宜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元時屬修德鄉。
明、清時為北鄉。
1949年屬第二區。
1957年全縣撤區并鄉,設1鎮16鄉,宋埠鄉為16鄉之一。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宋埠、鎖石二鄉合并為宋埠公社。
1968年并入羅塘公社。
1972年分開后,仍稱宋埠公社。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改稱宋埠鄉。
1999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設鎮。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奉新人,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 宋應星一生致力于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