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余棚村 | 隸屬:流水鎮 |
區劃代碼:420684106209 | 代碼前6位:420684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早年余姓人家怕漲水,僅在此地搭棚居住,后形成兩個村落,此村在北,故名上家余棚。據祖居此地的老輩人講,當時自雅口南灘至流水溝,一望無際的蘆葦,春上挖蘆葦筍子當菜吃,秋里打蘆葦搭棚子,編席子、編曬棉花的缽子賣了補貼家用。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余棚村被確定為2023年湖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2017年2月,湖北省環境保護廳命名余棚村為2016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村。
基本介紹:
余棚村是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流水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0684106209,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0684。郵政編碼為441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710 ,車牌號碼為鄂F。余棚村與曾灣村、謳集村、雅口社區、楊林村、楊棚村、僧莊村、鶯河村、高樓村、孔畈村、雙山村、鄧林村、劉臺村、馬集村、黃崗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公社把曾灣大隊的周家灣、連江河和鄧林大隊的孫家灣劃出來,成立新的大隊,名余棚大隊,屬新生活人民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名余棚大隊革命委員會,屬宜城縣第五區友愛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名余棚大隊革命委員會,屬流水公社;1984年3月撤銷人民公社,設立鄉鎮,名余棚村村民委員會,屬流水鄉;1988年2月撤鄉建鎮,名余棚村村民委員會,屬流水鎮;1994年6月宜
周邊相關:
余棚村附近有張自忠將軍紀念園景區、宜城市博物館、張自忠紀念館、長渠、鄂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楚皇城城址展示館等旅游景點,有流水西瓜、宜城米、宜城松花皮蛋、宜城板鴨、宜城盤鱔、宜城大蝦等特產,有趕象、襄陽花鼓戲、舞蹈《老背少》、宜城蘭花筒、漢江磨調、趕飛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