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董浜鎮 | 隸屬:常熟市 |
區劃代碼:320581107 | 代碼前6位:320581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E |
長途區號:0512 | 郵政編碼:215000 |
轄區面積:約62.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85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董浜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董浜社區:位于董浜鎮北,轄區面積2.7平方公里,分東街、中街、西街、永安新村、徐家灣新村等五個居民組,總戶數889戶,人口1750人。…[詳細] |
徐市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徐市社區:位于董浜鎮北,社區面積2.7平方公里,下轄13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176戶,人口2459人。…[詳細] |
觀智村 | ~200 | 村莊 | 觀智村:位于董浜鎮西南,東鄰紅沙村,南鄰古里芙蓉村,西鄰古里蘇家尖村,北鄰梅李沈市村。虞東公路穿境而過,常昆高速與蘇嘉杭高速交匯于此。由原觀智村、小浜…[詳細] |
紅沙村 | ~201 | 鎮中心區 | 紅沙村:位于董浜鎮南,南鄰觀智村,西與梅李鎮相鄰,蘇嘉杭高速董浜出入口位于村北轄區。轄區面積3.1平方公里,共25個村民組,住戶623戶,人口2623…[詳細] |
天星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天星村:位于董浜鎮偏北,東沿雪溝塘至白宕橋與旗桿村接界,西以楊塘河,北與楊塘村為鄰,南至鹽鐵塘。轄區面積4.68平方公里,擁有43個村民小組,現有11…[詳細] |
新民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新民村:位于董浜鎮之東,村域面積4.88平方公里,總人口2800人,現有28個村民小組,住戶730戶。…[詳細] |
永安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永安村:位于董浜鎮東南面,北挨市鎮,東與新民村毗鄰,南與支塘鎮長橋村接壤,西靠鹽鐵塘,相鄰杜橋村。總人口3017人,總戶數819戶,下設28個村民小組…[詳細] |
杜橋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杜橋村:位于董浜鎮之南,緊靠鹽鐵塘,東與永安村隔河相望,南與支塘鎮長橋村為鄰,西和觀智村以常昆高速為界,北和紅沙村及觀智村以長亳塘為界。2004年10…[詳細] |
陸市村 | ~208 | 村莊 | 陸市村:位于董浜鎮西北,東與黃石村接壤,南與智林村相連,西北與碧溪新區徐虎村為鄰,蘇通南接線公路橫穿而過。2003年由原陸市、楊村、七坊等三村合并而成…[詳細] |
智林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智林村:位于董浜鎮西北,東臨黃石村、南臨楊塘村、西臨周涇村、北臨陸市村,緊靠徐市集鎮區,因境內有智林寺而得名。蘇通大橋南接線穿村而過,民豐路、安慶路、…[詳細] |
旗桿村 | ~210 | 鎮中心區 | 旗桿村:位于徐市集鎮區,蘇嘉杭、沿江高速穿村而過,由原旗桿、善圩、沈巷等三村合并組成,占地面積4.16平方公里,共有41個村民小組,1133戶,人口3…[詳細] |
東盾村 | ~211 | 村莊 | 東盾村:位于董浜鎮東大門,東沿白茆塘,南倚里睦塘,西靠虞東公路,北面與北港村相接。江南公路支路穿村而過,虞東公路傍村而行。2004年由原橫浦、歸市等二…[詳細] |
北港村 | ~212 | 村莊 | 北港村:位于董浜鎮東北角,北鄰碧溪新區東張,東至白茆,南同東盾村相鄰,西靠黃石村。在2003年由原北港、樹弄等二村合并而成。面積3.4平方公里,人口3…[詳細] |
黃石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黃石村:位于董浜鎮以北,北與碧溪新區接壤,東與常熟農業示范園區相接,南鄰蘇嘉杭與沿江高速,西靠貴涇塘,北倚南港塘,虞東公路貫穿全村,轄區面積3.1平方…[詳細] |
里睦村 | ~214 | 村莊 | 里睦村:2003年由原巷門、蔣灣等兩村合并而成,東沿白茆塘,北倚里睦塘,沿江高速穿村而過,區域面積3.35平方公里,總戶數760戶,總人口2860人,…[詳細] |
楊塘村 | ~216 | 村莊 | 楊塘村:2004年由原楊塘、寺涇橋等二村合并而成,位于董浜鎮西北部,北同智林村相鄰,東靠旗桿村,南同天星村相鄰,西靠梅李鎮,沿江高速和蘇通大橋南接線橫…[詳細] |
地名由來:
元至元年間,蜀人董逸溪建宅于長亳塘左岸,遂稱董家浜。鎮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董浜鎮鎮域面積62.5平方公里,人口5.4萬,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2個居民委員會和14個行政村,是國家級衛生鎮 、江蘇省安全文明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鎮。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08億元,工業總產值60億元。工業起步較早,門類比較齊全,逐步形成了化纖、冶金機械、通訊、紡織、服裝、電子、化工、紅木、紙品等行業特色。全鎮現有工業企業500多家,其中 上市企業1家,外商投資企業23家,合同利用合資3億美元。農業產業結構得到穩步推進,形成了冬暖大棚、葡萄種植和蔬菜種植的區域規模優勢,綠色產品“潔綿”牌糯米粉、“曹家橋”牌絲瓜、紫園盆景、河豚養殖享譽海內外,全省第一個“節水灌溉”自動化工程在巷門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董浜鎮位列第607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董浜鎮位列第607位。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董浜鎮上榜。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董浜鎮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10月,董浜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638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董浜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董浜鎮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董浜鎮位列第751名。
2006年1月,環境保護部授予董浜鎮第四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徐市顧宅位于董浜鎮徐市西街9號,清代官式建筑,共三進,第二進正廳,三間七架,前設翻軒,后設磚雕門樓(己未年1859),扁作抬梁式造,主桁底部有銅質“平升三級”吉祥圖案,有較高的建筑價值。于2
董浜邵宅:位于董浜鎮鎮區衛生服務站西側,清代建筑。系邵姓居宅。由二層樓房及兩側廂房組成的方形合圍式中天井宅院。院墻內側有三開間一枝香翻軒,雕花短機。軒廊兩側接輔房,有騎馬雀替。軒廊屋頂上方的
常熟縣人民抗日自衛會成立會址位于董浜鎮徐市寺涇橋村。為徐姓住宅,原有建筑5進,今尚存平房4間(含東側單間廂房),坐北朝南,硬山頂,通面闊13.7米,通進深7架7.7米,檐高3.1米。1984
歷史沿革:
1912年,分屬常熟縣徐市鄉、董沈鄉。
1929年,屬常熟縣第十三(貴涇)區。
1934年,屬常熟縣第五(支塘)區。
1949年2月,屬徐市區;同年5月,屬支塘區。
1957年9月,撤區并鄉,設董浜鄉、徐市鄉。
1958年10月,鄉改人民公社。
1983年4月,人民公社復改為鄉。
1986年4月,徐市鄉改鎮。
1994年3月,董浜鄉改鎮。
2003年4月,徐市鎮并入董浜鎮。
董浜鎮旗桿村的沈巷片區1985年開始就引進葡萄試種,經2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5戶10多畝逐步擴大到現今的719畝,其中盛產期葡萄520畝,品種從單一的巨峰發展到巨玫瑰、香月、夏黑、黃蜜、藤稔、紅富土
董浜鎮發揮蔬菜規模優勢,2006年8月在東盾、里睦組建上海綠捷快餐公司蔬菜直供基地,產銷對接為其長年供應所需的優質蔬菜。一方面減輕了上海方面蔬菜采購的成本,確保了其蔬菜采購的貨源;另一方面減輕了產地的
區劃: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董浜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