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橋頭鎮 | 隸屬:泰和縣 |
區劃代碼:360826102 | 代碼前6位:360826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D |
長途區號:0796 | 郵政編碼:343000 |
轄區面積:約25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2萬人 |
人口密度:約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橋頭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橋頭鎮社區居委會位于橋頭鎮圩鎮,是泰和縣鄉鎮最特殊的居委會,由于建設南車水庫,原哨江村、南車村、有孚村、高市村移民戶搬遷至居委會,另有部分移民戶居住在…[詳細] |
津洞村 | ~200 | 村莊 | 津洞村村情簡介
橋頭鎮津洞村位于橋頭鎮西面,北與永新縣吉安縣接壤。面積25平方公里,321省道,泰井高速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津洞村由原來的津…[詳細] |
中坪村 | ~201 | 村莊 | 橋頭鎮中坪村位于橋頭鎮的西南面,與井岡山接壤,距321省道4公里,林木茂盛,空氣清新,清澈溪水穿村而過,環境優美。全村面積10多平方公里,轄內9個村民…[詳細] |
小山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橋頭鎮小山村位于橋頭圩鎮中心,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得天獨厚。東與本鎮黃陂村,南與本鎮店前村,西與本鎮津洞村,北與本鎮西池村接壤,全村地域面積約20平方公…[詳細] |
店前村 | ~203 | 村莊 | 橋頭鎮店前村位于橋頭鎮南部,距橋頭圩鎮4公里,傍白鷺湖森林公園,面積8.2平方公里,敖三線貫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197戶,789人口…[詳細] |
黃陂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橋頭鎮黃陂村位于橋頭鎮圩鎮附近,面積36平方公里,321省道穿村而過,東距井岡山機場19公里,交通便利,移動電信網絡全覆蓋,信息通暢,全村轄內7個村民…[詳細] |
西池村 | ~205 | 村莊 | 橋頭鎮西池村位于橋頭鎮西北方,北于吉安縣敖城鎮接壤,面積30平方公里,敖三線、泰井高速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西池村由原來的西池、茶林、錫坑、冶坑四個村合…[詳細] |
水坑村 | ~206 | 村莊 | 泰和縣橋頭鎮水坑村概況
一、基本情況
橋頭鎮水坑村地處泰和縣西部,井岡山東麓,泰井高速和319國道穿境而過,源自井岡山的六七、六八兩條…[詳細] |
石壁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前屬高功鄉,1950年屬渡口鄉。1956年并橋頭鄉。1958年成立橋頭公社石壁大隊。1968年并為龍洲大隊,1972年復為石壁大隊。1984…[詳細] |
湛口村 | ~208 | 村莊 | 湛口村村情簡介
湛口村是離橋頭鎮10公里多偏西南的一個小山村,位于進南車水庫縣道3公里處,白鷺湖公園、南車水庫下游,六七、六八兩條河流交匯處。全…[詳細] |
東山村 | ~209 | 村莊 | 橋頭鎮東山村簡介
東山村位于泰和縣橋頭鎮的東南處,地處國家3A級旅游區白鷺湖公園中,南接萬安縣,西鄰遂川縣,離圩鎮30公里,需坐船40分鐘。…[詳細] |
春和村 | ~210 | 村莊 | 春和村村情簡介
橋頭鎮春和村位于橋頭鎮的西南方,南與遂川縣雙橋鎮、新江鎮接壤,北為國家白鷺湖公園,面積16.5平方公里,水泥路貫穿全村,交通…[詳細] |
毛家村 | ~211 | 村莊 | 毛家村位于泰和縣西部。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1公里。境東與店前村交界,南接南車水庫,西與春和村連接,北面與碧溪鎮毗鄰。
全村總土地面積1平方公里。…[詳細] |
新民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1997年,由南車、嘯江、有孚、高市合并成立橋頭居委會,2010年又在橋頭居委會基礎上成立新民村村民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宋末由抗元名將胡文可等建圩開市,圩鎮東側溪上有一石橋,故稱橋頭,以駐地橋頭圩,故名。
基本介紹:
橋頭鎮位于泰和縣西部,井岡山腳下,面積253平方公里,是泰和縣國土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現有人口1.5萬,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省“八五”重點水利工程裝機1.28萬千瓦的南車水庫位于境內,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鄉鎮之一。
橋頭鎮耕地面積1.5萬畝,山林面積26萬畝,其中竹林面積7萬畝,森林覆蓋率82.1%,活立木蓄積量110萬立方米,年產毛竹量40—80萬支,經濟以林業為主,主產原木、毛竹、竹筍、香菇、木耳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企業有22家,個體工商戶230家。2003年完成財政收入任務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8元,地方特色產品有筍干、香菇干、竹筍、黑木耳、生姜、臘八酒、客家
榮譽排行:
2015年8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橋頭鎮第八批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泰和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白鷺湖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井岡山腳下,以森林多樣性、白鷺棲息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以漂流、游湖、探險為主。泰和國家森林公園于2000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經營面積
法藏寺,坐落在泰和縣橋頭鎮水坑村,距井泰公路(319國道)3公里。是改革開放后經泰和縣政府批準開放的佛教寺廟。史載:法藏寺始建于唐代后期,初名高紫名山,因山四周長滿茂密竹林而得名。據說,唐
“泰和第一人家”位于水坑村剡溪組,由于前后兩排共八棟房屋,且都為一大家庭共建,因而又叫“八棟屋”。八棟屋建于清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八棟屋從第一棟房子開始建起到八棟全部竣工,
高車新村,因在六七河里安裝高高的筒車提水灌田,而得名“高車”。高車與319國道只有幾洼水田相隔。遠眺村莊,或許,你還記著學生時代讀過的兩句古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個只有四、五十戶
井岡大漂流:位于泰和西部井岡山腳下橋頭鎮。發源于井岡山、永新的六七河,沿著319國道旁奔騰而下。河面時而寬,時而窄;河水時而洶涌奔騰,時而溫柔平靜;河岸蒼巖壁立,奇峰怪石,古木修竹,宛若畫卷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高功鄉。
1949年后,屬七區(后改禾市區,分區后屬津洞區)津洞、橋頭、茶芫、渡口、高市、嘯江鄉。
1956年,并為橋頭鄉。
1958年,為橋頭公社。
1960年,分設津洞、橋頭、高市公社。
1965年,合并為橋頭公社。
1984年,改為橋頭鄉。
2002年,改置橋頭鎮。
橋頭臘八酒,月子酒,養顏酒。源產于井岡山山區橋頭鎮,是橋頭客家人運用傳統釀造方法,以糯米和野草自制的酒曲釀制后封存多年而得,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以“開壇千家香,舉杯萬人醉,”而久享美譽,每逢喜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