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吳城鄉 | 隸屬:樟樹市 |
區劃代碼:360982203 | 代碼前6位:36098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轄區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98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山前街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山前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山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山中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一村四周環山,居住在盆地之中心,故名山中。…[詳細] |
東塘村 | ~201 | 村莊 | 歷史上以轄地東邊、公塘村各取一字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香田鄉第八、九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香田鄉第八、九農會。合作化時,為東塘、公塘兩個…[詳細] |
雙港村 | ~202 | 村莊 | 因駐地處在兩條河港中間,得名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秧田鄉第五、六、七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雙港鄉第一、二、三農會。合作化時,由八個初級社…[詳細] |
蓮塘村 | ~203 | 村莊 | 以駐地村后的一蓮花塘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香田鄉第一、二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蓮塘鄉一、二農會。合作化時,為蓮塘、秧田高級社。公社化時,…[詳細] |
秧田村 | ~204 | 村莊 | 相古時河南一罐缽商在此用餐,忘記帶走缽中剩飯。三天后又至,飯不但未壞,反而更香,遂以此為好地方定居,并取名“香田”。1958年成立大隊時,為消除迷信色…[詳細] |
塘下村 | ~205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山前鄉第四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山前鄉三農會。合作化時,由第四、九初級社轉為橋背高級社。公社化時,為山前公社橋背大隊。后…[詳細] |
吳城村 | ~206 | 村莊 | 因發現吳城遺址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山前鄉第九、十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城山鄉第二、四農會。合作化時,由十一個初級社轉為城山、吳城、律…[詳細] |
堆上村 | ~207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湛溪鄉第三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路溪鄉第三農會。合作化時,由陳家、堆上、堎下、富甲園里、上高五個初級社并為五星高級社。公…[詳細] |
路口村 | ~208 | 村莊 | 路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湛溪村 | ~209 | 鄉中心區 | 以村委會駐地湛溪命名。清初,始由聶家數戶在此開店,后逐漸成圩,且有一澄清小溪水流過該處,故名湛溪街。…[詳細] |
白路村 | ~210 | 村莊 | 因境內白鷺較多,取名白鷺。后“鷺”簡成“路”。以片村名命名。…[詳細] |
麾塘村 | ~211 | 村莊 | 以境內片村命名麾塘。境東有靈石,名“麾”,且西北一塘,故名麾塘。…[詳細] |
沽塘村 | ~212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湛溪鄉第七、八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東北鄉七、八農會。1954年由七個初級社轉為華星高級社。公社化時為山前公社華星大隊。…[詳細] |
舉塘村 | ~213 | 村莊 | 該地水源上游水塘叫舉塘,下游稱舉塘港。相古時常有文人在此舉杯暢懷,因得名舉塘。村民委員會以此得名。…[詳細] |
上京村 | ~214 | 村莊 | 以片村名取名上京。該地北高,西南低,且一大水塘,故名上高塘。因“京”在當地指“高”,得名上京塘。…[詳細] |
市試驗林場生活區 | ~501 | 特殊區域 | 市試驗林場生活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地名由來:
“吳城”,此處指1974年修建吳城水庫時,在庫區發現著名的吳城商代遺址,遂據此得名。分以境內吳城商代遺址而命名。
基本介紹:
吳城鄉位于江西省樟樹市西北部,距樟樹城區38公里,距南昌市100公里,2002年6月由原山前鄉與湛溪鄉合并而成,因境內有著名商代吳城遺址而得名。全鄉總面積133.8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為主,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有160個自然村、189個村小組。二00五年全鄉財政收入420.1萬元,目前總人口21050人。
吳城鄉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腴,資源豐富。有耕地45781.5畝,林地6000公頃,境內山塘水庫星羅密布,水面4萬余畝,僅小<二>型以上水庫就達18座,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是樟樹市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這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縱穿全鄉,附近設有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吳城鄉被江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年度江西省衛生鄉鎮。
2016年4月,吳城鄉榮獲第七屆“江西魅力鄉鎮十強”殊榮。
歷史沿革:
遠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代,此地已是經濟繁榮的都邑。
1939年,吳城境域設湛溪、廟前、稥田、山前四鄉。
1949年,廟前、稥田屬三區,山前、湛溪屬四區。
1950年,屬地設蓮塘、雙港和路溪、山前四個鄉。
1952年,境域增設東塘、麾塘、舉塘三鄉。
1953年,屬地設路溪、秧田、山前三個鄉。
1958年,更名為公社。
1960年,由原路溪、秧田、山前三個公社調整為路溪(1962年更名為光華山公社)、山前兩個公社
傅裕昌(1895—1932.5)吳城鄉十里店人。土地革命時期任清江縣光華山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清江縣農會主席。裕昌出身貧苦農家,身材高大,性格倔強。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 政變,裕昌就參加
鄢氏(?—1930.12.10)吳城鄉十里店人。區蘇維埃委員。鄢氏,從小在苦水中泡大,思想上進。在1927年大革命時期,不僅理解支持丈夫傅裕昌鬧革命,而且也要求“上名字”參加革命。1929年鄢氏參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