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調兵山市 | 隸屬:鐵嶺市 |
區劃代碼:211281 | 代碼前6位:211281 |
行政區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遼M |
長途區號:024 | 郵政編碼:112000 |
轄區面積:約26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61萬人 |
人口密度:約7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3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兀術街街道 | 8.78萬人 | 12.9km2 | 兀術街街道位于遼寧鐵嶺調兵山市。辦事處駐兀術街,人口7.20萬人,面積12.90平方千米,下轄:
211281001001 111 站前社區
2…[詳細] |
調兵山街道 | 6.77萬人 | 22.95km2 | 調兵山街道辦事處駐鐵秀路,人口4.95萬人,面積22.9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曙光、電廠、大隆、晨光、紅光、紅房、溯源;3個村委會:調兵山、東…[詳細] |
曉明鎮 | 1.51萬人 | 33km2 | 1993年建鎮。位于市境中部,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2.1萬。鎮政府駐娘娘廟。沈(陽)環(城)公路過境。轄曉明街道和娘娘廟、興隆屯、大孤榆樹、遼河屯、…[詳細] |
大明鎮 | 1.68萬人 | 15.6km2 | "曾是鐵法礦務局機關駐地。1962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面積15.6平方公里,人口3.9萬。礦務局管內鐵路橫穿境內。轄城南、城北2個街道和大明安碑、小…[詳細] |
曉南鎮 | 1.86萬人 | 32.9km2 | "1983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面積32.9平方公里,人口1.9萬。通公路。轄曉南街道和張莊、劉荒地、四家子、前往戶屯、后往戶屯、宋荒地、景荒地7個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鐵法,以鐵法煤礦而得名。地處鐵嶺、法庫二縣市之間,故由鐵嶺、法庫各取首字為名。2002年更名調兵山市,相傳北宋時期金國兀術曾在此調兵遣將,調兵山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調兵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原名鐵法市,1982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市,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北臨昌圖縣,東臨鐵嶺縣,西、南與法庫縣接壤。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下轄曉南、曉明、大明3個建制鎮,兀術街、調兵山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總人口23萬,城鎮化率87.1%。
調兵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7000年前,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紅山文化留下了清晰印跡。相傳800多年前,金國元帥兀術在此操練兵馬,調兵譴將,揮師中原,調兵山因此得名,后又擄來北宋徽、欽二帝囚禁于此,留下“點將臺”“鎖龍井”遺址。境內兀術古城毓秀典雅,明月禪寺氣勢宏偉
榮譽排行:
2022年5月,調兵山市被確定為第一批遼寧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調兵山市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調兵山市人口數量為20.61萬人,位列鐵嶺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遼寧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4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2170位。
2011年5月,中國科協命名調兵山市這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歷史沿革:
調兵山轄地唐屬燕州,遼屬黃龍府隸上京,金屬會州,清至中華民國屬鐵嶺法庫。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法庫門撫民廳,調兵山、大明等村鎮劃入法庫廳管轄。
全廳共分30個社。
調兵山為安全社首村,轄17個村,大明安碑為安慶社首村,轄12個村。
宣統二年(1910年),法庫廳改30個社為一城十鄉,調兵山為東一鄉,仍為鄉會所在地,大明安碑村為東二鄉,鄉會所在地為柏家溝。
民國二年(1913年),根據當時政府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