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升村 | 隸屬:東升滿族蒙古族鄉 |
區劃代碼:210123211202 | 代碼前6位:210123 |
行政區域:遼寧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遼A |
長途區號:024 | 郵政編碼:1100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嘎力得是蒙語鳳凰的意思,因居地中間有溪水長流,兩側有山崗,如同鳳凰展翅欲飛,故得名嘎力得窩堡。至道光年又有張姓等6戶從山東逃荒到此處落腳,在村東頭租種蒙古人的土地,稱為六家子,至光緒年間,到此定居者漸多,東西相連,實行屯甲制時稱嘎力得窩堡。該村民國時屬三區,偽滿時為立德村所在地,解放初為笫九區。1961年成立善友屯人民公社,1969年善友屯公社遷至嘎力得窩堡。1960年代,群眾更村名為東升村。同時公社也更名為東升公社,1981年正式批復。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東升村被認定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基本介紹:
【東升村】建制村,鄉政府駐地,位于康平縣城西南25千米處,地勢東西緩坡崗地,南高北低,中間平緩。轄3個自然屯。區域面積13.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9114畝。
〔東升〕自然屯,村駐地,屬丘陵地帶。原名嘎力得窩堡,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嘎力得蒙語鳳凰的意思,因居地中間有溪水長流,兩側有山崗,如同鳳凰展翅欲飛,故得名嘎力得窩堡。至道光年又有張姓等6戶從山東逃荒到此落腳在村東頭租種蒙古人的土地,稱為六家子,至光緒年到此定居者漸多,東西相連,實行屯甲制時稱嘎力得窩堡。該村民國時屬三區,偽滿時為立德村所在地,解放初為第九區。1961年成立善友屯人民公社,1969年善友屯公社遷至嘎
周邊相關:
東升村附近有為雅都市莊園、遼代頭下周城遺址、沈陽海印寺、寶塔寺、康平遼河國家濕地公園、康平臥龍湖等旅游景點,有康平寒富蘋果、康平甘薯、康平花生、康平地瓜、沈陽羽毛畫、太陽鳥等特產,有譚振山民間故事、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