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草場村 | 隸屬:高崖鄉 |
區劃代碼:640522206204 | 代碼前6位:640522 |
行政區域: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寧E |
長途區號:0953 | 郵政編碼:75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草場是宋朝年間,蒙古的金國完顏部落駐扎在此放牧,城內天慶王子駐守,村西設有訓練兵的教場,草場也是蒿草料的場所,故名。
榮譽排行:
2011年8月,農業部認定草場村為第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西甜瓜)。
基本介紹:
草場村是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高崖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40522206204,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640522。郵政編碼為750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953 ,車牌號碼為寧E。草場村與三分灣村、聯合村、高崖村、紅岸村、高灣村、紅古村、新民村、香水村、振興村相鄰。
文化旅游:
鳳凰古城址位于中衛市海原縣高崖鄉草場村,年代為宋。2005年9月15日,鳳凰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建政為草場鄉,1956年撤銷鄉建制,歸高崖鄉,1958年公社化時成立草場大隊,屬高崖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為村委會,即草場村委會,設立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草場村附近有鳳凰古城址、九彩坪拱北、海原南華山、菜園新時期文化遺址、天都山石窟、海原清真大寺等旅游景點,有海原硒砂瓜、海原小茴香、海原馬鈴薯、同心圓棗、高崖西甜瓜、煎豬臟等特產,有山花兒、中衛古建筑彩繪藝術、中寧蒿子面制作技藝、中寧劉廟獅子、隋唐秧歌等民俗文化。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高崖鄉草場村地處陜甘兩省交界的北部深山區,有1588口人,人均耕地5.6畝,年均降水量300毫米。這里氣候濕潤、森林茂密、野生動物品種繁多,環境優美。草場村種植甜瓜有近百年歷史,當